面对传统供热模式在热源调配、安全管控与服务响应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国家电投河北公司所属热力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集中供热的“主力军”,以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构建起“智慧调控、智慧安防、智慧服务”三位一体的智慧供热体系,2024—2025年采暖期荣获全市供热企业综合排名第一。
数据大脑精准领航,智慧调控提质增效
“以前一个换热站至少需要2个人24小时轮班值守,现在242座自管站全部实现无人值守,人力省了,效率高了。”生产技术部何主任感慨道。
自2018年起,该公司率先启动“智慧供热系统”建设,打破传统调度壁垒,构建覆盖“热源—换热站—热用户”的三级智能调控体系。通过自主研发的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现热网资源全域动态优化配置。同时,建立从热源分配到末端平衡的全链条智能一键式响应机制,将调度周期从2小时压缩至20分钟内,使热源输送更稳、更准。
能耗高、调控粗放是行业普遍难题。为此,该公司创新实施换热站“三步节能控制”,严格按“一站一指标、一站一措施”标准,利用智慧供热管理平台实时监测热、电、水耗,2024-2025采暖季热耗同比降低1.1瓦/平方米,单耗指标实现“六连降”。此外,还在960万平方米二次管网加装智能混水装置、调节阀及分户智能阀,根治59座换热站“冷热不均”问题,供热舒适度显著提升,同步实现节热8%、节电10%。
“以前调度靠老师傅的老经验,巡检靠腿、报修靠电话,现在全靠数据说话,每一次调整都有依据。”生产调度中心负责人李鑫介绍。目前智慧供热平台已接入2座热源厂、470座换热站、370公里管网,服务面积达3911万平方米、惠及30余万户居民。平台整合热量表、温度传感器、电调阀等多种终端设备,实时采集运行数据,依托AI负荷预测模型与气象信息,动态优化热源分配,预测准确率超95%,全面推动供热运行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转型。
AI赋能安防体系,供热安全立体可控
将AI技术深度应用于供热调度、设备运行及管网巡检,是该公司近年来的重点突破方向。通过实时数据分析与动态健康评估,结合北斗定位、物联网和智能传感技术,构建以热力管井为感知触角的智能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温度、水浸、井盖移位、非法入侵及泄漏等多类风险,自动预警并快速下发指令,风险响应速度提升80%,截至目前,系统已累计预警14次,主动防控降损200余万元。
“以前下井巡检至少要3个人配合,穿防护服、测气体浓度,既耗时又危险。如今机器人能直接深入管沟,把环境温湿度、有害气体成分,还有管道外壁腐蚀、焊口裂纹、保温层破损等数据全采集回来。”生产技术部刘鹤锋在现场介绍。针对管沟、管井等有限空间作业难、风险高等问题,该公司引入智能巡检机器人,搭载红外热成像和激光扫描等技术,形成“机器人+人工”的协同检测体系。相比传统人工检测方式,机器人对泄漏、破损、裂纹、腐蚀及变形的识别率超85%,大幅提升巡检安全性与成本效率。
该公司依托智慧供热管理平台打造出“换热站—区域中心站—调度中心”三级联动应急指挥体系,集成防水淹、管网监测等多重预警功能,构建了全覆盖的立体化安防体系,从发现隐患到现场处理的响应时间由2小时缩短至10分钟,有力保障了居民冬季用热稳定可靠。
智慧服务主动上门,用户体验持续升级终
“供热服务不能等用户找上门,要主动送上门,把问题解决在用户投诉之前。”供热管理部运行专工毕振华这样说道。为实现“用户舒适、按需供热”,该公司依托云平台大数据分析,结合楼宇建筑信息与建筑保温级别等数据,为30余万户家庭部署1.4万余台室温采集装置,通过“一户一策”动态调节模型,自动调整对应楼宇的供热流量,精准控制室温在18℃以上。凭借此类“精准滴灌”式服务,用户满意度持续提升,连续6年在石家庄市大型供热企业投诉率正向排名第一。
为满足差异化用热需求,该公司构建用户数字画像体系,整合用热偏好、设备参数与服务记录,实现精准服务匹配。连续7年开展“供热管家入社区”活动,派出88支供热管家团队入驻小区,提供上门检修、测温、用热指导等“点对点”服务,打造“15分钟服务响应圈”。“以前家里暖气不热,打电话报修得等2小时,现在电话联系管家15分钟就上门,特别方便!”柏林南区居民李阿姨满意地说。
该公司还创新服务渠道,先后整合智能客服机器人、“绿动生活”APP、微信公众号等多元服务入口,构建智慧服务矩阵,智能客服机器人应答准确率达95%。“今年我们还计划完成‘AI+供热客服’系统搭建,让AI协助业务咨询与办理,实现用户诉求的精准识别与自动化处理,提升服务响应速度。”生产技术部刘鹤锋补充道。
从“人工服务”到“智能响应”,从“单一渠道”到“多元服务”,河北公司通过技术赋能与服务创新,构建起高效、安全、温暖的智慧供热新生态,为石家庄民生保障注入“热力力量”。(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