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为什么能在我国流 传千年?

槟榔为什么能在我国流 传千 年?

15个回答

孤独似狗 2025-06-15 01:09:33
能够流传千年自然是因为实用。槟榔属棕榈科植物,在亚热带地区广泛生长,其在医药领域被广泛运用。目前有关槟榔的明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东汉杨孚的《异物志》:“槟榔若笋竹生竿,种之精硬,引茎直上,不生枝叶,其状若桂,其颠近上未五六尺间,洪洪肿起,若瘣木焉。因拆裂出若黍穗,无花而为实,大如桃李,又棘针重累其下,所以卫其实也。剖其上皮,煮其肤,熟而贯之,硬如干枣,以扶留、古贲灰并食,下气及宿食白虫消谷,饮啖设为口实。”
槟榔特有的下气、消食、提神等功效,使得其在南方部分地区颇受人们倚重和大大欢迎,并逐步衍生出了与槟榔相关的社会习俗。槟榔在南方人民的婚礼、待客、祭祀、消瘴等方面均起到重要作用;槟榔作为客家地区婚俗的礼制载体,与客家人重视“象征意境”、槟榔的谐音象征宾临吉祥、生物属性象征忠贞不二也有密切联系。
旅人森别 2025-05-16 08:47:17
相传槟榔传到中国约在西汉年间,相关记载最早可见于《史记》,书中记述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这便是槟榔流传下来的开端,在于其除瘴气。
《南史·刘穆之传》记载,刘穆之每日饭后必嚼槟榔,渐渐成为了习惯。这一过程表示了槟榔不仅在于药用,开始走向吃食。
苏轼的《格物粗谈》(卷上,果品)中有提到,“槟榔同扶留藤,及瓦垄子灰,或蛎蚌灰食,则柔滑甘美。”这说明了古人已经对吃槟榔上升到研究层面,从当时的士大夫到晚清,吃槟榔也从贵族走向了大众。
而放在现代社会,槟榔不仅能入药,入菜,且通过创新研发吃起来更加健康、美味,而这正是槟榔为什么能在我国流传千年原因,大大的赞哦。
孤独似狗 2025-04-10 07:41:35
槟榔的种植历史已经有1500多年,不少史籍中都有槟榔的记载。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是因为槟榔在千年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不少地区传统习俗的代表。
明朝以来,槟榔被广泛地运用到岭南各地婚姻缔结的各个环节中,成为当地婚姻习俗的一部分。《琼台志》有记载:“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客,婚姻以为定礼,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至婚礼,媒,妁通问之初,其槟榔富者盛以银盒。至女家,非许亲不开盒,但于盒中手占一枚,即为定礼。凡女子受聘者谓之吃某氏槟榔。此俗延及闽广”。
据传,槟榔的婚俗来自于这个颇有寓意的名字。百度下“槟字从宾,榔字从郎,言女宾于郎之义也”,寓意夫妻相敬如宾。而和槟榔共食的蒌叶同样饱含寓意。“蒌与槟榔,有夫妻相须之象。蒌为夫,槟榔为妇。蒌字从串从女,男串于女之义也”。所以,槟榔成为婚姻缔结过程中的重要的载体,几乎所有有槟榔习俗分布的地方都把槟榔运用于婚礼中,而这种习俗也随朝代演变流传至今。
冰是睡着水 2025-03-23 12:40:46
槟榔能流传下来,有很多原因,但个人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宾门”“宾郎”“洗瘴丹”“大腹子”……历史上,不同的古籍对槟榔有不同的叫法,但无论在那个时代,槟榔都在发挥着它的药用价值。百度下例如,魏晋年间成书的《名医别录》,记载槟榔为“主消谷,逐水,除淡澼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将槟榔用于治疗胆道蛔虫、血吸虫、消化不良以及腹胀等疾病;五代时期,李珣所著的《海药本草》将槟榔的药用功效描述为“槟榔二枚,一生一熟捣末,酒煎服之,善治膀胱诸气也”……所以说,哪怕就靠自身的药用价值,槟榔也能流传下来。
夏寒冬暖的天气 2025-03-06 15:18:49
因为槟榔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常用中药材。自古以来就有槟榔入药的各种史料记载。如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在“四时加减柴胡饮子方”中,就使用槟榔四枚用来退五脏虚热。还有三国时李当之的《药录》、吴普的《吴普本草》、西晋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文献,均提到槟榔的下气、消谷、逐水、除痰、杀虫、去伏尸、治脚气、疗寸白等功效。
到了现代,槟榔依然在药用领域发光发热,还是四大南药之首。现代医学认为,槟榔可治疗腹胀,可利水谷道,敷疮,生肌肉止痛,治疗口吻白疮,也可宣利五脏六腑滞气,破除胸中气,下水肿,治疗心痛积聚,也可除各种风,和各种下气,可通关节,利九窍,补五劳七伤,键脾调中,去除烦闷,破症结,治宿食不化,治疗泻痢后重,心腹诸痛,大小便气秘,痰气喘急,气逆里急,治疗各种疟疾及瘴疠等症。据药监部门透露,如今我国有200多个药品都含有槟榔,可以百度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