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为什么能在我国流 传千年?

槟榔为什么能在我国流 传千 年?

15个回答

细雨挽轻裳 2024-11-23 11:00:34
史料记载显示,槟榔“祖籍”东南亚,后来因为贸易海运至中国,槟榔进入中国的时间,大约在西汉年间。早在《史记》中记载,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槟榔传入中国后,智慧的古代人民发现了槟榔的种种优点、作用和价值,从而让槟榔得以在我国落地生根,生长千年。从嚼食到入药,槟榔逐渐融入我国的民俗、文化、历史。
百度下吃槟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记录可见于南北朝时期的《南史·刘穆之传》。书中记载,刘穆之每于饭后必咀嚼槟榔,渐成习惯,李白诗里“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就化用了刘穆之的典故。而槟榔的药用价值,《本草纲目》《太平御览.云南记》等古籍中也早有阐述,槟榔果具有独特的御瘴功能,主治虫积、食积、气滞、痢疾,驱蛔,外治青光眼,助消化,治疟疾、水肿、腹胀痛等,并且槟榔还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
此外在礼仪文化上,皇帝出巡,槟榔也是仪仗之一。《明史》载:“出乘象,则绣女执衣履、刀剑及槟榔盘以从”。槟榔还被用于婚姻礼仪,这种习俗始于明代的海南地区。《琼台志》称海南“俗重此物,凡交接以为先客,婚姻以为定礼,亲宾往来,非槟榔不为礼。”
槟榔为何能被我国人民认可并传承,由此可见一斑了。
倾心于你 2024-10-26 23:44:57
槟榔能在我国能流传下来的因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便是其本身的药用价值,很多古籍都有提到槟榔具有“辟膻、消食、去虫、除瘴”等药效,尤其是“槟榔除瘴”的说法流传很广。如上所言,槟榔最初是被用作驱除肠道寄生虫和防治疾病的传统药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槟榔的了解也愈加深刻,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等文献,均提到槟榔的下气、消谷、逐水、除痰、杀虫、去伏尸、治脚气、疗寸白等功效,由此可见,槟榔在六朝时已成为了一味较常见的中药。
到了现代,伴随科技的发展,对于槟榔药用价值的开发也更加完整,《中国中药杂志》2021年3月发表的《药食两用槟榔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一文中提及,《中国药典》自1953年版就收载槟榔,至今已经历9次修订,药用槟榔的临床标准也日趋成熟。
所以说,单凭药用价值这一项因素,槟榔便可流传下来,也会更远,大大不错的。
任性不认命 2024-10-02 13:57:18
汉武帝兵征南越,以槟榔解军中瘴疠,功成后建扶荔宫于西安,广种南木,槟榔入列。事在《史记》、《三辅黄图》和今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有载。
南北朝的时候,干陀利国(今苏门答腊岛)进贡槟榔,朝廷转赐大臣,朝臣答谢的诗词多录于《梁史》。
南唐后主李煜写他的大周后,有“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的词句,槟榔、美人、情郎,历历如画在目。
乾隆好槟榔,有两个用来装槟榔的波斯手工和田玉罐是长寿的乾隆一生挚爱。两物今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嘉庆在折子上御批:“朕常服食槟榔,汝可随时具进”、“惟槟榔一项,朕时常服用,每次随贡呈进,毋误”。两折今存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蹲街守寂寞 2024-08-18 09:43:40
槟榔能够流传千年,与其文化历史渊源是分不开的。槟榔早在西汉年间就有迹可循,但其在文人士大夫阶级中的流行则在西晋时期。左思撰写的令“洛阳纸贵”的《吴都赋》是最早提到槟榔的文学作品。通过这篇影响巨大的《吴都赋》,当时的人们了解到了南方有一种“无柯,椰叶无阴”的异物名为槟榔,相继模仿食用⌄ 进而槟榔走进了士族集团的生活,成为士人生活中的雅趣。到了清朝,乾隆皇帝喜食槟榔,随身携带装有槟榔的玉盒子以便随时享用,还将槟榔作为国礼赠予外国使节。
文人士大夫的社会地位还有清朝皇帝的影响力加持,槟榔在古代流行不起来都难。
你有情我无意 2024-07-28 19:20:47
嚼槟榔可以清除口腔内的食物残渣和细菌,锻炼面部肌肉,让口腔散发清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