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的纪念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英姿飒爽亮相,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走过检阅台。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是本次胜利日阅兵中规模最大的外国方队。
-
一副飞行员眼镜,一顶皮革飞行帽……这些是曾参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苏联志愿飞行员尼古拉·马特维耶夫的遗物。在莫斯科,他的孙子安德烈向中国日报记者@小彭彭译萱 讲述了这些物品背后的故事。1938年,尼古拉作为苏联志愿航空队的飞行员来到中国。当他在武汉上空浴血奋战时,他的儿子在莫斯科出生,而他却将生命永远留在了中国。安德烈说,当时被派去的都是最好的飞行员,“因为当我们的朋友需要帮助时,我们就会去帮助朋友。” #苏联志愿飞行员在中国的最后使命#小彭vlog
1941年夏天,当德军装甲部队势如破竹般突入苏联腹地时,一条看不见的"钢铁战线"正在铁轨上悄然形成。短短一个月内,苏联铁路运输量暴涨20倍,8万节车厢组成的钢铁洪流昼夜不停地向东奔涌,约1800万人和2740家大型工厂被转移到俄罗斯东部,甚至包括制造坦克装甲的巨型轧钢机。这场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大迁徙,从"代号A"紧急调度系统的秘密实施,到铁路工人在轰炸中抢修轨道,这些默默无闻的铁路英雄用血肉之躯铺就了一条拯救苏联工业命脉的"钢铁之路"。
“手不离闸把,眼不离前方,背不靠座椅,说话不对脸,吃饭不同时,沏茶不谦让……”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丰台机务段电力机车驾驶室里,全国劳动模范、“毛泽东号”机车组第十三任司机长王振强一边擦拭着操纵台上的仪表盘,一边向记者讲述着这条刻在骨子里的行车“六不”规矩。 如今,“毛泽东号”安全行驶里程已达1267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310圈。王振强自豪地说:“从我加入机车组以来,见证了安全行驶纪录从800万公里到1200万公里的5个百万公里里程碑。” “全国劳动模范的荣誉,属于整个机组,对我们来说是鼓励和肯定,但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更大的责任。下一个百万公里,我们还要跑得更稳、更远。”王振强表示。 总监制:李木元 解艳华 记者:信鑫 视频:信鑫 冯悦轩(实习)
寻味宝应西安丰镇-舌尖上的非遗密码
小女孩朗读演绎,抑扬顿挫、充满感情,《边城》里的翠翠宛若在眼前
跟老一辈学调研(10.集中听35个部门汇报:《论十大关系》的由来)
上新!全国首部沉浸式文物讲解剧《国宝奇妙游》
一瓶老陈醋的诞生
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