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风 ”广为人知
但“肠中风”你听说过吗?
“肠中风”是缺血性肠病的俗称,发病机制与缺血性脑中风的相似,都是血管出现病变,使得相应组织血液供应不足所致。
前段时间
福州70岁的陈依姆
就经历了一次“肠中风”
01
剧烈腹痛 多次出现便血
陈依姆平常患有高血压
但身体整体还算硬朗
那天,她突然出现剧烈腹痛
难以忍受之下拨打120
被紧急送往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
抵达医院后
陈依姆开始便血
多次排出鲜红色血便
这让她惊恐不已
医生迅速为她安排急诊CT检查
结果显示肠子出现狭窄梗阻
“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肠子怎么就堵了?
不会是长癌了吧!”
陈依姆住进了脾胃病科,满是担忧。
脾胃病科的炎症性肠病团队立即为她进行紧急肠镜检查,结果发现:陈依姆的肠道内存在一条长达40厘米的超长溃疡,部分区域狭窄,甚至濒临穿孔 。
看到检查结果,团队负责人骆云丰主任医师告诉陈依姆,这并非肠癌,而是缺血性肠病 。
“缺血性肠病?是肠子缺血吗?”
面对陈依姆的疑惑,
骆云丰主任进一步说明:
“大家都知道缺血性脑中风是脑血管栓塞所致,可引发神志不清、言语不利、偏瘫等症状。而缺血性肠病,则是肠道血管狭窄或阻塞,导致了肠壁局部缺血、缺氧。正因如此,我们才把它通俗地称为‘肠中风’。”
看着陈依姆的肠镜检查结果
骆主任忧心忡忡:
这属于重症缺血性肠病
这类疾病的西医药治疗存在难点,由于其栓塞情况不属于西医“溶栓”范畴,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抗凝药物多适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对已形成的血栓效果有限。
“在这类疾病的治疗上,中医展现出了独特优势。” 骆云丰主任介绍,中医的各类活血化瘀药物,能有效应对这一难题。
幸运的是,陈依姆及时就医。骆主任用活血化瘀药物为她治疗。用药当天,陈依姆腹痛消失;3天后,便血停止;10天后复查肠镜,肠道溃疡基本愈合,成功转危为安。
02
这些人群易患“肠中风”
骆云丰主任医师表示,缺血性肠病的典型症状是腹痛和排便鲜红色血。
此病尤其好发于患有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 ,严重时会累及肠壁全层,引发肠穿孔、肠坏死、脓毒血症等致命后果。
通常,缺血性肠病轻症患者症状相对轻微,经过治疗,多数能在5到7天内治愈。
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
医生提醒市民
务必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以预防“脑中风”“肠中风”
若出现相关症状,及时就医
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记者朱丹华 通讯员 伍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