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摩根士丹利最新研究报告分析认为,A股市场近期呈现的上涨行情与过去几轮短暂冲高存在本质差异,其背后是流动性改善、资金配置转向以及政策宽松预期的共同驱动,且投资者对长期宏观经济前景的信心正在增强。
报告显示,上证综指和沪深300指数年初至今分别上涨约11%和8%,涨势自6月底以来显著加速。8月15日,上证综指突破3700点,创下2015年以来近10年新高;沪深300指数亦突破4200点,这一水平此前仅在2024年9月和2023年1月短暂出现。摩根士丹利强调,投资者需重点关注债券收益率变化、政策催化剂、二季度财报表现及政府潜在干预措施四大关键信号,以判断此轮上涨的可持续性。该机构认为,当前市场动能有望延续至夏季,沪深300指数短期内或向4700点的牛市目标迈进。
摩根士丹利分析称,国内流动性状况正稳步向好。其自主研发的“自由流动性指标”在2025年6月首次转正后,7月继续保持正值,这主要源于政府债券发行带来的资金通过传导效应流入企业部门。该指标用于衡量满足实体经济流动性需求后,可用于金融投资的资金规模,指标转正意味着市场流动性环境正在改善。
数据显示,中国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分别攀升至1.78%和2.11%,较6月底低点分别上升15个基点和27个基点。与2024年9月或2023年初国债收益率几乎持平的情况不同,当前收益率上升反映出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预期更为积极。
政策因素是推动此轮上涨的另一关键动力。摩根士丹利团队表示,中国持续推进的“反内卷”政策正在积累积极效应,市场情绪随之提振,投资者对国内价格稳定和供需动态改善的预期逐渐增强。
此外,摩根士丹利中国经济团队预计,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新一轮地方性、渐进式的房地产宽松措施。同时,三年期及以上、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到期后吸引力下降,推动部分资金转向股市配置。
摩根士丹利提出四大关键指标,为投资者判断此轮上涨的持续性提供参考:首先是国内债券收益率。10年期国债收益率自6月底的1.65%升至8月18日的1.78%,显示投资者对长期宏观经济的信心增强,促进资金从债券向股票转移。但过去曾出现收益率上升未能持续的情况,因此收益率能否稳定在高位是重要观察点。
其次是政策催化剂。随着10月四中全会及下一个五年增长规划公布临近,若能明确“反内卷”行动方案、经济再平衡及社会福利改革方向,股市或获积极反馈。
再次是二季度业绩表现。2025年一季度A股市场首次实现符合预期的季度业绩,若盈利增长趋势得以延续,将标志着更明确的拐点。
最后是政府干预。当前融资融券余额虽超2万亿元人民币(约2900亿美元),与2015年水平相当,但占自由流通市值比例为4.8%,略低于十年均值4.9%,远低于2015年约10%的峰值;融资买入占A股日均成交额比例虽快速上升,但仍低于2020年峰值。因此,摩根士丹利认为短期内因杠杆问题引发政府强力干预的可能性较小,但若相关指标持续快速攀升,情况或趋于复杂。
摩根士丹利重申自6月以来对A股的“超配”评级,认为相较于离岸市场,A股表现将继续领先。该机构预计,在政策加速宽松、流动性从债券、储蓄及散户投资者中进一步调动的支持下,上涨动能或将贯穿整个夏季。基于此,沪深300指数短期内或迈向4700点的牛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