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文化 > 文化人物

马未都:文明的阅读

时间:2023-11-05 浏览:

文/马未都(演讲实录)

文字的出现无疑是文明的重大节点。尤其是古文字出现后的持续不断地使用,证明一个民族的聪慧及高瞻远瞩。三千六百多年前,甲骨文在殷商诞生,它辅佐中华民族一步一个脚印,从远古一路走来,不间断地迈入了现代文明。

这是一个古老又有着强大生命力的文字——汉字,它让我们中华民族有了属于自己的阅读。一个西方汉学家曾和我说:你们中国人幸福啊,稍加训练,就可以看懂这古老的文字,就可以和祖先无障碍沟通。“山川云雨,日月人文”这八个字即便用甲骨文写就,我们仍可以阅读,仍可以知道古人所为所想。那还有哪种文字,能传递这种简单又复杂的幸福?

在汉字出现之前,中华民族还有着漫长的文明史。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孕育滋养着中华民族,河南的裴李岗文化,河北的磁山文化,山东的大汶口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陕西的半坡文化,内蒙古的兴隆洼文化;湖南的彭头山文化,湖北的屈家岭文化,江苏的马家浜文化,浙江的河姆渡文化,还有创造了“天人合一”精美绝伦玉器的良渚文化,尤其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已发现750多个文化刻画符号,足以证明良渚先民已开始了早期文明的阅读。所有这些新石器文化,各自用自己的篇章,组成了中华文明这一本宏大的书,让我们能阅读五千年民族沧桑,尽览亿万里江山美色。

阅读不仅仅是阅读有限的文字,阅读业已成书的读物,阅读更多的是阅读无字天书,阅读大自然的赐予,阅读人类创造的文明。无论是可见的实实在在的事物,还是虚无缥缈的一种感觉,阅读是一种能力,只有阅人阅己阅事阅读无数,方可览尽世事沧桑,人间繁华。

我老是说,有三棵树养育了中华民族。第一棵是漆树,河姆渡文化漆碗就是例证,这可是六千年前的产品啊,残存的朱红漆色是先人的殷殷之心,至今的吉祥之色;第二棵是桑树,良渚文化钱山漾丝绸残片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至今仍能看清编织时的脉络,成团的丝带传递着远古时代工的技巧、美的信息;第三棵是茶树,汉景帝的汉阳陵出土的茶告诉我们,至少中国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饮茶了,早期的茶还不能普及,只能贵族享用,涤烦解渴,祛病消灾,两千年过去了,饮茶已成为全世界的习惯,但它仍保留了消暑祛病的原始功用。这三棵树神奇啊,与中华民族结下不解之缘。

河姆渡漆碗不再简简单单是只漆碗,它是我们先人用漆之始。漆有两个功能,先是防腐,后为装饰,在这个思路下,中华漆器日益壮大。而后战汉时期的漆简,为我们记录了历史,展现了书法。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漆器,上面写着“君幸食”“君幸酒”,想想有吃有喝真是幸运。再后的历代漆器,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装点了我们的生活的同时,还装点了我们的思想。有关漆的文化,留下了“如胶似漆,丹漆随梦,漆黑一团,吞炭漆身”等成语;还有“丹漆不文,白玉不雕”的朴素道理。

钱山漾丝绸残片表明丝绸四千多年前在良渚就已非常成熟,因而它获得了“世界丝绸之源”的称号。从“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绸又走了两千多年。在丝绸华丽的外表笼罩下,文学有了“抽丝剥茧、一丝不苟、墨悲丝染、千丝万缕”等众多成语;这让我们文学和生活一样绚丽多彩。

唐代人陆羽,来到浙江湖州这块宝地,隐居写作,十年而成《茶经》,“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茶在陆羽的笔下第一次总结成书,“腾波鼓浪”“啜苦咽甘”;至宋,开门七俗“柴米油盐酱醋茶”,配以七雅“琴棋书画诗酒花”,逐渐成为国人精神与物质完美结合的产物,至今仍为国人日常生活的主流。

漆树,桑树,茶树,完全是大自然的无意赐予,可我们的先人慧眼识珠,将其遴选成优,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物质享受增色添香,为精神世界树碑立传。

读懂这三棵树,就会知晓我们先人的不易,就会知道古老文明的漫长,就会懂得文明是一种积累,在文化的包裹下,越发显现它那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无可比拟,构成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画卷,复杂深奥的华章。我们作为过客,来去匆匆,尽享其乐。那我们还有什么道理不赞美,还有什么理由不感恩呢?!

中华民族聪慧啊,跨过战汉时期的高速发展,来到魏晋南北朝,这是艺术大发展时期,各门艺术都有登峰造极之作。绘画有顾恺之,曹仲达;书法有钟繇,王羲之;诗歌有谢灵运,陶渊明;文学有钟嵘,刘勰;雕塑有云冈的昙曜五窟,青州的北魏佛像;进入唐宋,文学双璧~唐诗宋词异峰突起,让我们的文学从此不再是达官贵族的享受,而成为平民百姓的乐趣。这些艺术,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让我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所有这些,我们必须经年累月地认真阅读,才能达到苏轼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浙江著名的钱塘江大潮就是厚积薄发,每年来一次,“涛如连山喷雪来”。人类的每一次科技革命大潮,会导致社会巨大进步,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无不如此;这次信息加智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革命,我们设身处地其中,有些茫然不知所措。可当我们能够拓展阅读,打开视野,不再囿于书本的局限,就会在这场科技革命的大潮当中勇立潮头,成为古人笔下的“弄潮儿”。

中华文明是一本厚重的大书,从新石器文化的曙光算起,至少有一万年了。如果把一年记录在一页纸上的话,这本万页大书每翻动一页都会有所变化,它不仅记载着我们优秀民族的丰功伟绩,还记载着我们曾有灾祸和苦难,正是所有这些,构成了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文化,而这文化铸就了中华文明,反哺了每一个中国人。我们幸运啊,无数先贤为我们奠定了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基础,让我们随时翻阅,汲取营养,使我们强身健体,坐享其成,此时此刻,我们除去感恩,更要砥砺前行,才能无愧于我们所处的时代。(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