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和危害 泥石流如何预防 遇到泥石流如何逃生

1个回答

恭候春夏的轮替 2025-07-10 03:28:34
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发生泥石流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那么如何预防泥石流呢?遇到泥石流应该如何自救呢?下面就来看下详细知识。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在适当的地形条件下,大量的水体浸透流水山坡或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质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灾害性的地质现象。通常泥石流爆发突然、来势凶猛,可携带巨大的石块。因其高速前进,具有强大的能量,因而破坏性极大。
泥石流多发季节主要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激发,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发生在多雨的夏秋季节。因集中降雨的时间差异而有所不同。四川、云南等西南地区的降雨多集中在6-9月,因此西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6-9月;而西北地区降雨多集中在6、7、8三个月,尤其是7、8两个月降雨集中,暴雨强度大,因此西北地区的泥石流多发生在7、8两个月。据不完全统计,发生在这两个月的泥石流灾害约占该地区全部泥石流灾害的90%以上。
泥石流的物质成分可分为粘性泥石流、稀性泥石流等。按流域形态可分为标准型泥石流、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按物质状态可分为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理解泥石流的形成和特点。
泥石流的形成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有陡峭便于集水集物的适当地形;上游堆积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短期内有突然性的大量流水来源。泥石流的地形地貌条件包括山高沟深、地形陡峻等。松散物质来源条件涉及地质构造复杂、断裂褶皱发育等。水源条件包括暴雨、水雪融水和水库溃决水体等。
泥石流对居民点的危害极大,冲进乡村、城镇,摧毁房屋、工厂、企事业单位及其他场所设施,淹没人畜、毁坏土地,甚至造成村毁人亡的灾难。对交通的危害同样严重,可直接埋没车站、铁路、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对水利工程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冲毁水电站、引水渠道及过沟建筑物,淤埋水电站尾水渠,并淤积水库、磨蚀坝面等。
避免泥石流灾害的关键在于合理规划和建设。房屋不要建在沟口和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村庄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因此在村庄选址和规划建设过程中,房屋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雨季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雨天不要在沟谷中长时间停留;一旦听到上游传来异常声响,应迅速向两岸上坡方向逃离。雨季穿越沟谷时,先要仔细观察,确认安全后再快速通过。山区降雨普遍具有局部性特点,沟谷下游是晴天,沟谷上游不一定也是晴天,“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群众对山区气候变化无常的生动描述,即使在雨季的晴天,同样也要提防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监测预警至关重要。监测流域的降雨过程和降雨量(或接收当地天气预报信息),根据经验判断降雨激发泥石流的可能性;监测沟岸滑坡活动情况和沟谷中松散土石堆积情况,分析滑坡堵河及引发溃决型泥石流的危险性。在泥石流形成区设置观测点,发现上游形成泥石流后,及时向下游发出预警信号。
对城镇、村庄、厂矿上游的水库和尾矿库经常进行巡查,发现坝体不稳时,要及时采取避灾措施,防止坝体溃决引发泥石流灾害。
泥石流来临前,一般会出现巨大的响声、沟槽断流和沟水变浑等现象。泥石流发生时,泥石流携带巨石撞击产生沉闷的声音,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等声音。沟槽内断流和沟水变浑,可能是上游有滑坡活动进入沟床,或泥石流已发生并堵断沟槽,这是泥石流即将发生最明显的前兆。在这些现象发生时,一定要根据预先制定防灾预案,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泥石流预报是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通过对泥石流形成条件调查的历史资料分析,绘制泥石流的发育分布图,包括对工作区域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流域规模等的调查分析,估算流域内的物质规模,对泥石流发育程度和潜在可能性进行区域的划分。
大部分泥石流的暴发与降水总量和强度密切相关,因此可以通过气象预报间接对泥石流进行预报。不同地区的标准也不一样。东南沿海地区日降水量达到100毫米以上时,才可能发生泥石流,而在西北地区,达到25毫米以上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泥石流。
发生泥石流时应该迅速远离危险区,不要迷恋身边的贵重物品,立即远离是十分必要的。千万不要横渡泥石流,前往不要妄想横渡泥石流,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车毁人亡。应该往安全的高地逃离,发生泥石流的时候,不要往下逃离,尤其是一些低洼地带。不要停留在凹坡处,逃离时,往与泥石流垂直的两边路段逃离,不要再谷底,凹地,顺沟等地方逃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