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如同宫斗剧一般的7号狮式坦克发展历程
在二战的硝烟中,德国的坦克制造业涌现出众多令人瞩目的作品,其中狮式坦克虽未能在战场上大放异彩,但其发展历程却如同一部充满宫斗色彩的剧集,充满了竞争、妥协与最终的无奈放弃。
一、初露锋芒:VK7001方案的提出
1941年,正值虎式坦克设计定型之际,德国军方又提出了一个更为雄心勃勃的计划——研发一款70吨以上的超重型坦克,初期代号为VK7001。这一方案由克虏伯公司负责设计,希特勒亲自下令必须采用88毫米以上的大口径主炮。VK7001的设计延承了德系坦克的一贯特点,方方正正,棱角分明,展现出一种硬朗的军事风格。
二、苏德渊源:VK7001与T-35的交集
VK7001项目与苏联有着不解之缘。在30年代前半的苏德合作期,德国工程师曾为苏联设计了多炮塔坦克T-42,虽然该方案最终缩水成T-35重型坦克,但在东线战场上,德国人缴获了数辆T-35。这些庞然大物被运回德国后,德国工程师们大受启发,开始着手设计超重型坦克,VK7001项目便是其中之一。
三、双雄争霸:克虏伯与保时捷的较量
几乎在VK7001方案提出的同时,保时捷公司也提出了VK10001方案。这两个方案实际上成为了克虏伯和保时捷两大巨头争夺预算的“打手”。希特勒为了平衡双方势力,下令两家公司同时进行新式超重型坦克的设计。这一决定使得VK7001项目在竞争与妥协中不断推进。
四、推倒重来:VK7001到VK7201的转变
在东线战场见识了T-34坦克后,德国坦克设计界一夜之间将倾斜前装甲视为不二原则。VK7001的草案同样被推翻,重新设计车体,直到1941年11月1日才开始进行设计制图。经过重新设计的VK7001代号转变为VK7201,其车体看上去颇有些豹式坦克被拉长的感觉,车首装甲的倾斜角度相当大,共有9对采用交错式布置的负重轮。
五、名称与分化:狮式坦克的诞生与两个子项目
在设计过程中,VK7201项目获得了“狮(Löwe)”的名称,并同时转变为了两个子项目:轻型狮(Leichte Löwe)和重型狮(Schwere Löwe)。轻型狮采用了后置炮塔设计,发动机舱在车体前部,车体全重76吨;而重型狮则采用了传统的前置炮塔、后置发动机设计,全重90吨。两个子项目在设计与竞争中不断分化与演变。
六、主炮之争:口径的抉择与妥协
VK7201计划的车体设计还算顺利,但整体进度卡在了主炮上。希特勒下令新坦克主炮口径必须大于88毫米,因此在VK7001阶段克虏伯便已预定使用105毫米主炮。然而,随着盟军的各种新型坦克出现在战场上,新坦克的研发工作显得越来越紧迫。克虏伯的工程师们曾提议改用虎王的70倍径88毫米炮应急,但被军方拒绝。为了跟保时捷争预算,克虏伯计划给狮式坦克换用128毫米或150毫米炮,但这一决定又引发了新的问题——原本已经转为研发主要方向的重型狮方案出于后勤考虑通用很多虎王坦克的零件,而一些零件无法适应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在开炮时带来的剧烈震动。
七、无奈放弃:狮式坦克的终结
随着德军战况的不断恶化,介于虎王和鼠式之间的狮式坦克显得有些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颇有种“鸡肋”的感觉。为了节省人力和物料资源,希特勒本人最终叫停了狮式坦克方案。这一决定标志着狮式坦克发展历程的终结,也预示着德国坦克制造业在二战后期的衰落。
狮式坦克的发展历程如同一部充满宫斗色彩的剧集,充满了竞争、妥协与最终的无奈放弃。然而,正是这些经历塑造了狮式坦克独特的魅力与传奇色彩,使其成为二战坦克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