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个回答
如果是对轰的话,当然是岸防炮更强,因为岸防炮是装在地上的,不需要考虑重量方面的问题,所以岸防炮的装甲就比舰炮更厚,炮塔和坐圈也可以做的更大,更大的炮塔可以装下更大更高效的输单机让射速更高,更大的坐圈则可以转的更快。岸防炮可以提前规划好设计诸元,配合制高点的观测所和陆基侦察机先敌发先,先敌校射,而且岸防炮的弹药和其他补给都比军舰方便太多。但是有一个简单的事实,那就是岸防炮是用来保全陆权的防御性武器,而舰炮是用来海战争夺海权的进攻性武器。
然而舰炮只能靠桅杆顶上的测距仪,还要考虑海浪的因素,陆炮上舰之后命中率都会下跌。根据美国海军学院教授詹姆斯霍尔姆斯所说:如果在日俄战争时期,俄国的岸炮有几百海里的射程,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将日本舰队压制在港口里面无法出动。也就是在21世纪,现代的岸防炮就是反舰弹道导弹和远程陆基航空兵,当远程岸基航空兵打击射程也来越远,那么舰队有可能在战争中失去价值,双方的岸防炮将封锁海洋,任何一方都没有任何舰队可以在海洋上生存,所有出海都将被对方的岸炮击毁。岸炮到此永远的战胜了舰队。
从本质上讲,岸防炮占优势。毕竟岸防炮往往居高临下,不仅射程上得到加强,观瞄、射界都有优势。更重要的是,陆地不会被击沉。如果考虑到战列舰在水面的摇晃,那么命中率方面也是岸炮占巨大优势。但是炮台的威力取决于舰队的威力,没有舰队的炮台,再坚固,意义也是有限的。很多时候,炮台的威力表现在没有人敢去挑战它,而当炮台受到挑战的时候,那就意味着它的舰队处境甚忧,而此时它的威力已经损失大半了。所以,炮台在战术上总是防御性的,但在战略上,却常常是攻击性的。
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前夕,英国军舰紫石英号无视解放军的要求撤离警告,执意巡逻渡江区域,解放军炮兵部队炮击紫石英号,紫石英号不撤退反而开炮还击。紫石英号被炮击搁浅,正副舰长一死一伤,然后英国海军远东舰队的“伴侣”号驱逐舰、“伦敦”号重巡洋舰、 黑天鹅”号护卫舰三艘军舰先后前来增援,但都被解放军击退。此后谈判无果,紫石英号趁夜逃跑,并与解放军炮兵再度交火后逃出长江口,此战英国海军死45人、失踪1人、伤93人,这一事件被认为标志着英国等列强对中国"炮舰外交"的结束,也是“西方国家架一个炮台就能殖民一个国家的时代结束了”。
肯定是岸炮的性能更好一些。在巨舰大炮时代,在各个港口的防守要塞中,都是设置了岸炮,专门负责对海防御。
火炮射击的时候,后座力非常大。德国曾经尝试着把155榴弹炮撞到一艘军舰上,但是后来就是由于地炮的后座力太大而放弃了。
军舰上安装大炮,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是随便就把一门大炮塞到军舰上就完了,他必须要考虑军舰的舰体结构强度,不然舰炮开一炮军舰就被自己舰炮的后座力给震散了。
除了后座力,军舰的火炮射击精度不如岸炮,想要射击准确首先是要知道火炮和目标之间的准确距离,但是军舰的位置通常是运动的,运动的东西是不容易测量准确的,距离不准确炮就不容易打准。
岸炮通常设置在固定的掩体中,不用考虑军舰的移动舰体的结构强度等因素。
把舰炮拆下来作为岸炮使用是个非常常见的做法。
而岸炮就没有这样的顾虑,地面火炮的后座力直接就传递到了大地,而岸炮的位置是固定的,在固定阵地射击运动目标这种动作,虽说不容易,但是也要比动对动、动对静要简单的多。
一般来说,岸炮和舰炮之间的火炮是可以通用的,使用从军舰上拆下来的舰炮设置在岸炮炮位上,作为岸炮使用是各国的惯例。
一战著名笑料达达尼尔海峡,皇家海军拉上法棍,带了一大票战列舰,就是啃不完土耳其人的破岸炮,还被反杀三艘。
使舰炮失去作用有以下几种途径:.命中炮塔,使炮塔失去作用或丧失旋回能力。.命中提弹井,使提弹机失效。.命中弹药库,瞬间爆炸。.击毁观瞄设施(较难).击沉敌军舰船,或者使其发生侧倾至无法使用大口径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