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3日清晨,在南海飘着小雨的蓝色晨曦中,我国自主研制的6000米级深海无人遥控潜水器(ROV)“海琴”号,经过8个小时作业,从4140米深海凯旋,成功进行海试,我国深海研究又多了一个“科考利器”。 “海琴”号由上海交通大学水下工程研究所自主研制,是为“中山大学”号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量身定制的新型高效深海电动ROV系统,搭载了高清摄像机、多功能机械手、探测传感器等科考设备,具备自动定向、悬停定位、自动巡线等智能作业能力。 22日22时许,“中山大学”号抵达南海中部的海试站点,漆黑的海面上正下着雨。船上开启动力定位系统,将船稳稳地停在海面。在船艉主甲板,“海琴”号操作团队和船上技术团队冒雨作业、密切配合,重达3.6吨的“海琴”号被船艉A型架缓缓吊起,对接上止荡器、外摆入海、加挂浮球后,就拖着船上长长的光电复合缆,一头“扎”进了深海。 在“海琴”号水面监控动力站,12个整齐排列的显示屏,将“海琴”号在海里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显示屏上数据不断跳动,海水越来越深,到4140米,坐底了!一阵细腻的泥尘,好似海底腾起的烟雾,让镜头前一片模糊。“海琴”号采集了海底沉积物样品并放置了标识。 “海琴”号于8月20日和21日,还先后进行了320米和1600米海试,采集到海绵、海星、海参、深海鱼类以及海底岩石等科研样品。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考察中心探测技术总工程师、“海琴”号ROV海试暨“海斗一号”科学应用航次领队崔运璐表示,“海琴”号经过由浅到深的多次下潜,充分验证了各项功能和性能的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目标,满足了设计要求。通过海试,船上技术团队与“海琴”号操作团队进行了充分磨合,为设备后续常态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中山大学”号于8月13日从珠海起航执行“海琴”号ROV海试暨“海斗一号”科学应用航次,来自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等国内19个单位的89名队员参加。在船上科考中心,“海琴”号从深海发回的“现场直播”,吸引了大家观看讨论。 在本航次中,我国首台作业型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ARV)“海斗一号”也开展了科考应用。这是我国科考船上首次进行两套不同深度、不同功能的深海无人装备同船作业,为构建多样化深海任务安全作业流程,提供了重要实践依据。(记者张建松)
继续分享马督工睡前消息编辑部关注的新闻
在山东,有一群被日军惊呼“飞虎从天而降”的神兵。80多年前,这群“飞檐走壁”战士在这里神出鬼没——夜袭洋行杀特务、潜入敌营杀鬼子……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本期新华网“重访抗战地标”大型行进式融媒体系列报道带您一起走进鲁南铁道游击队,共同感受那段传奇的历史。
九三阅兵马上就要到了,今天的大白话来到阅兵集训点,带大家一饱眼福!九三阅兵集训现场,战士们身姿挺拔、威武严肃,太有排面了!
“身首离断”33毫米,上海医生奇迹救活!今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成功救治了一名颈部遭受机械臂重击,“身首离断”的患者。医生们是如何帮助一度心跳骤停、被宣判“死刑”的病人起死回生的?
濮存昕:放下不是失去,而是更好地前行
阵地上的青春落幕,但转身亦是出征(作者:吕锐、李赏、崔奥波)
开学前吃顿“鸳鸯锅”!
美俄阿拉斯加会晤是减轻俄乌战争烈度,还是恰恰相反?答案揭晓
为阿富汗返乡者提供支持
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