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科技 > 数字中国

链博会声音|颜明峰:科创成果长成市场“大树”,这些“护苗利器”不可或缺

时间:2025-07-18 浏览:

【环球网科技报道 记者 冯超男】“科技创业者对技术创新怀有近乎痴迷的执着,始终坚定不移地相信创新与技术的力量足以重塑商业格局。” 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简称“链博会”)的创新链专区主题活动“知识产权与科技创新赋能新质生产力”上,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称道。

作为长期深耕技术转移与科技创新服务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颜明峰在日常工作中与形形色色的科技创业者密切接触。谈及到这些科技创业者身上的精神特质,他侃侃而谈,认为短时间内要深入了解一个人、准确把握一个创业项目实非易事,但置于长周期视角回顾审视,便能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共性规律。

“在追逐梦想的征程中,他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形形色色的难题与挑战,但凭借着与生俱来的坚韧不拔,一次次在困境中坚守、突围。”同时,他还表示,科技创业者们还享受到中国庞大市场规模和发展红利。

进一步聚焦在科技创新成果,不难发现,其如今全方位地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备受热议的人工智能来说,从日常决策的精准度提升,到生产制造环节的效率飞跃,再到各类资源对接的顺畅无阻,其凭借着强大赋能能力,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当下科技创新浪潮中,一系列耀眼创新成果的涌现,绝非偶然。除了科技创业者持续在未知领域坚持探索、攻坚克难之外,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不容小觑,那便是将科技创新成果与市场进行有效对接。只有让科技成果精准契合市场需求,才能真正释放其潜在价值,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在颜明峰看来,技术市场天然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卖方不愿全盘告知技术信息且可能会放大技术价值,买方虽了解市场但也不愿与卖方互通有无。在此情况下,需做好技术分层与需求分层,实现两者有效衔接。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过去技术供需因判断和需求维度复杂,衔接效率低。而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能够显著提升技术与需求之间的供需匹配效率。“借助 AI 了解同类型企业知识产权情况以及相关教授发表的论文,以此提高匹配效率,不过要利用更多数据、模型和实践场景消除 AI 幻觉。同时,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借助数据库和AI能解读可能的技术路线,并与现有技术经验匹配。”对于上海技术交易所,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易过程中,核心逻辑在于降低技术交易成本、加速技术要素流动。

不仅如此,科技创新成果的落地转化与应用是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环节。与此同时,切实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对于激发创新活力、保障创新主体权益意义重大,值得各方予以高度重视。

“知识产权必须始终坚守保护创新的初心,使其真正成为驱动创新的得力工具,而非阻碍创新的绊脚石。”颜明峰指出,进入数字时代,知识产权创造领域呈现出双面性:一方面,数字技术让创新资源的获取变得前所未有的便捷;另一方面,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却如迷雾中的险峰,让创新之路充满挑战。从运营角度分析,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蓬勃兴起、日新月异的当下,需深入思考如何借助有效手段,支撑知识产权实现更高效、更优质的运营。同时,鉴于新技术从诞生到被市场广泛接受,往往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周期。在此期间,为切实保护前人的创新成果,并为其持续运营提供有力支撑,知识产权运营必须加大整合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构建更加完善、科学的运营体系。

此外,探讨知识产权问题,必须具备全球化的市场视野,深刻认识到知识产权与市场发展的紧密相连。市场所至,知识产权必随。而上海技术交易所一直在知识产权创造、运营和转化中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精心链接创新链与产业链,促使二者深度融合,实现无缝对接,为知识产权的有效运用和创新发展贡献着重要力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