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身处高压环境时,除了明显感到紧张、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身体内部也在悄悄发生变化,压力会触发更高层级的“警报”。其实突然感觉“压力大”,可能原因很简单——水喝少了!
最近总感觉压力大?
可能是你水没喝够
每天喝水少的人,面对同样的压力,可能更容易崩溃。2025年8月,美国生理学会旗下《应用生理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每天饮水量不足1.5升的人在面对压力时,体内主要压力激素皮质醇的水平会显著升高。
研究选取32名参与者,按照他们日常饮水量分为两组:
第一组喝水少的人:0.9-1.7升/天
第二组喝水多的人:3.2-5.6升/天
通过采集他们的唾液样本,来测量皮质醇水平。最终研究发现:在面临较大的压力时,无论平时喝水多还是少,所有人主观上都会有“焦虑感”和心跳加速。但在看不见的生理层面,喝水少的人正支付着高昂的健康代价——他们的压力激素水平飙升了55%。而这种身体“内在的过度反应”,与心脏病、糖尿病和抑郁症的风险紧密相连。
此外,研究还发现,喝水太少与皮质醇对急性压力的反应性更强相关。注意,并不是我们感到口渴时才需要喝水,我们可以通过尿液颜色进行简单判断。换句话说,尿液颜色越浓、越深的人,在面对较大压力时,压力激素反应越强烈。
最终研究也给出解决方法:想要改善/降低压力给身体带来健康影响,方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日常适当多喝水!
到底怎样喝水才健康?
很多人在无效喝水
1.喝多少?——差不多就是“8杯水”
“每天8杯水”好像是大家公认的每日饮水量。但8杯水究竟是多少呢?《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介绍,在温和气候条件下,低身体活动水平成年男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700毫升,女性每天水的适宜摄入量为1500毫升,如果是容量200毫升左右的杯子,那么大概就是8杯。
不过,体型、气候、年龄、体力活动等多种因素均会影响个体的需水量。因此,每天的推荐饮水量还是要“因人而异”。如果运动量大、出汗多,可增加到2000-3000毫升,老人、孕妇则需根据身体状态调整。
2.何时喝?——少量多次,主动喝水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应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喝水可以在一天的任意时间,每次1杯,每杯约200毫升。可早、晚各饮1杯水,其他时间里每1~2小时喝一杯水。
建议按照这几个时间点来喝:
10点和下午3点各喝150~200毫升,可缓解疲劳、提升状态。
饭前半小时喝150~200毫升,有助于控制食量。
睡前1-2小时少喝,100~150毫升即可,避免喝太多影响睡眠。
3.喝什么?——白水为王,警惕“糖衣炮弹”
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是首选,它们无添加、易吸收,能有效补水。要尽量避开含糖饮料,比如可乐、奶茶等,它们不仅越喝越渴,还容易导致肥胖;浓茶和咖啡过量饮用会利尿,喝了之后要记得多补白开水;功能性饮料只适合高强度运动后喝,日常不必依赖。
4.怎么喝?——小口慢饮,温水为佳
首选35~40℃的温水,这个温度接近人体体温,不会刺激肠胃和食道,避免喝冰水或滚烫的水。喝水的时候尽量小口慢咽,不要一次性“牛饮”,否则会增加肠胃和肾脏负担。
来源:健康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