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家里面也需要用钱
他在这种情况下
也没有仔细看这些协议收条
就稀里糊涂地把字签了
签收了97万赔偿款
却让退回27万
四川绵阳,陈师傅的弟弟小陈曾在重庆的一家钢结构公司务工。2020年9月,陈师傅突然接到弟弟工地负责人的电话,对方说小陈施工时从高处坠落。经诊断,小陈颅脑损伤,被直接送进重症监护室。每天的治疗费用高昂,陈师傅一时难以承担。小陈公司的负责人表示,公司会全额垫付医药费。
2020年12月,小陈出院回家休养。公司负责人安排小陈做了伤情鉴定,达到三级伤残标准。为了获得保险公司的补偿款,陈师傅配合公司提供了相关材料,并代替弟弟签字确认。之后,公司分多次向他支付了总计97万元的赔偿款。然而不久后,公司却以偿还垫付医药费为由,向陈师傅索回了27万元。出院一年多后,小陈在一场疾病中不幸去世。
2024年5月,保险公司报案称,小陈的雇主责任险理赔案可能涉嫌保险诈骗。经查,陈师傅签收了97万元的赔偿款凭证,实际到手的却只有70万元。而后来公司从保险公司却获得了80万元的理赔,最终相当于获利了10万元。
民警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还向另外一家保险公司也申请了理赔,获得了18万元的赔付。然而,公司并没有把这18万元支付给小陈。此外,这家重庆的钢结构公司还借助成都某人力资源公司进行异地投保,利用两地雇主责任险保费差异来压低成本。2024年9月,公司负责人陈某因涉嫌保险诈骗罪被警方抓获。
金额空缺的收条
通过进一步梳理成都某人力资源公司近五年的投保信息,民警发现一家重庆木业公司不仅出险频繁、理赔金额高,账户流水还无正常经营支出。所有经其账户的工伤理赔金,最终转到伤者个人账户的金额永远低于保险公司赔付进来的数额。民警推测,这家公司很可能只是挂着木业公司的名头,实际在从事与保险中介相关的业务。
面对去向不明的差额,警方从其中一笔理赔金对应的伤者蒋某入手,核实情况。2019年,蒋某在工地操作机器锯木头时,不慎被锯片划伤,经鉴定为九级伤残。之后,公司代理人杜某为蒋某核算了赔偿金额为96000余元。蒋某同意后,杜某让其在一份金额空缺的收条上签了字,随后又让蒋某补签了两份关键文件,一份是与蒋某实际工作的公司解除劳动合同的证明,另一份则是与这家木业公司签订的用工合同。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杜某陆续向蒋某转款96000余元。
理赔凭证显示,蒋某此前签署的那张空白收条,后来被填上了16万元金额。与此同时,杜某通过让蒋某与原公司解除合同,再与木业公司签订虚假用工合同,完美契合了雇主责任险中一次性就业补助的申领条件。最终杜某成功让保险公司将16万元理赔金打入自己控制的公司账户,而蒋某实际仅收到96000余元。经查,杜某通过协助企业虚增损失数额骗取保险理赔金、构建虚假雇佣关系套取并克扣伤者补助等非法手段,涉及4起案件中的4名伤者,涉案金额达40余万元。目前,已被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
悄悄夹带的文件
继续深挖人力资源公司的海量数据,警方还发现江苏南通一家钢结构公司从一次工亡事故中截留了近50万元的保险理赔金。原来,在死者家属签署的一系列文件中,公司悄悄夹带了一份团体意外险的权益转让书。
经查,公司实际向家属支付61.35万元,并拿着这笔转账凭证向保险公司索赔了雇主责任险60万元,又凭借被夹带的权益转让书从另一家保险公司获赔团体意外险50万元,两笔保险理赔金合计110万元,因此非法获利48.65万元。最终,公司负责人周某因涉嫌保险诈骗罪被警方抓获。
2024年9月,全国公安机关发起云端集群战役,在重庆、江苏、河南等11个省份核查出15起类似案件,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15名,涉案总金额达7500余万元。
普法时间
Q:案件当中,涉事的公司存在重复投保、重复理赔的情况,这种行为法律上允许吗?
A:雇主责任险属于人身保险,在人身保险里,法律对重复保险没有做出限制性规定。因为人身是无价的,它不像财产保险,财产保险你重复投保,就可能超过它的保险价值,那就无效了,因为你赔付高于损失,任何人不能从灾难中获益,这是法律的原则。但人身是无价的,所以对于重复投保,法律没有做出硬性限制。同样,保险公司为了风险管控,有可能在保险条款上设定,如果你有重复投保,要求你告知它,然后它来分析这个风险。如果它知道了又承保了,则需要承担法律责任。
主编 | 王秀敏
案件来源 |《今日说法》节目《被克扣的理赔金(上)(下)》
记者 | 赵镭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