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国企快报

精细运维+智慧管控国家电投为新疆能源运营提质

时间:2025-09-16 浏览:

金秋九月的新疆,天山南北秋意正浓,绿洲与戈壁相映成趣。值此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时刻,“绿色国家电投新疆行”融媒报道团队深入天山南北,循着绿色发展的足迹,探寻国家电投以科技创新破题、以产业发展赋能、以民生关怀扎根的建疆兴疆之路,见证能源央企与西域大地在融合共赢中结出的累累硕果。

红外热成像无人机掠过光伏园区排查组件缺陷,生产运营中心的大屏上实时跳动着百座场站的数据流,智能报表系统将35座场站的填报时间从35小时压缩至3小时——眼下,国家电投在新疆的能源项目正以“精细运维+智慧管控”双轮驱动,推动区域能源运营效率持续提升,相关实践已在乌鲁木齐、哈密、塔城等地落地见效。

在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哈密能源公司综合检测试验中心,80余套专业设备与8名技术骨干组成“运维保障队”。该中心主任李建鹏介绍,中心配备继电保护测试仪、介质损耗测试仪等设备,可同时开展两座110kV场站电气预防性试验;3台专业级红外热成像无人机能精准锁定光伏组件缺陷,电缆故障探伤仪、直流接地故障查找仪则可快速定位故障点。2024年,中心完成34座场站检修预试任务,累计节约成本1628万元,为新能源项目稳定运行筑起“防护墙”。

智慧管理体系是能源运营的“大脑”。国家电投新疆能源化工结合新疆区域特点,构建起以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为省域中心,哈密、塔城、阿克苏为分中心的架构。在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值班长张春娟指着大屏介绍:“这里接入了昌吉、吐鲁番等五区域66座新能源场站、468万千瓦装机的数据,通过生产运营智能监视系统,风机转速、光伏发电量、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

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研发的智能报表系统,让原本1人1小时完成的单场站报表,现在2人3小时就能完成35座场站填报,大幅减轻一线负担;调度数据运行分析系统则通过“月计划、周修正、日滚动”模式,动态调整交易策略,最大限度降低限电率。

作为国家电投首批生产运营中心,哈密生产运营中心也已接入36座场站、254.85万千瓦装机数据。中心副运维员郝芳静表示,通过同区域、同类型场站实时负荷对标、日上网电量对标,能及时调整现货试运行期间功率预测策略,确保绿电“应发尽发”。此外,国家电投木垒30万千瓦风电项目更创下“新疆速度”——2024年8月开工,12月31日并网,在同期7家建设单位中实现“首台基础浇筑、首台吊装、全部吊装、首台并网”四个第一,项目投产后每年可提供绿色电力约6.1亿千瓦时。

图为哈密能源公司生产运营中心

接下来,乌鲁木齐生产运营中心计划开发基于DeepSeek的新能源生产运营大模型应用,进一步提升集约化、专业化管理能力,为国家电投在疆新能源存量资产高质量运行提供更坚实的支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