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学领域的一个特色鲜明的地域性民族医药学分支,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壮族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应运而生,薪火相传,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壮医药文化。
作为西南地区中医药领域的中流砥柱,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以壮医药为支点,撬动民族医药振兴发展的杠杆,不断砥砺前行,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探索出一条民族医药现代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一、因势而谋建阵地,让壮医药在立院强院中发展
在最新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考核中,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连续两年荣获A+等级,进入全国5%。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彰显了医院卓越的综合实力,更是医院在推动壮医药事业发展成果的有力见证。
民族医药工作作为民族地区医药卫生事业建设的一件大事。近年来,医院党委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立足广西壮医药发源地这一根本,将壮医药作为立院强院的重要内容,搭平台、强保障,促进壮医药高质量发展。
高位推动搭平台。医院党委以中医药为基础,以壮医药为特色,于2021年挂牌“柳州市壮医医院”,成立“全国名中医黄瑾明学术传承与创新工作室”,并设立“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传承工作室”工作站,成为柳州市最大的综合性现代化民族医医院。同时,医院与柳州市柳北区政府合作成立“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所”,聚焦前沿医学研究,为壮医药可持续发展夯基垒台。
(2021年5月19日,柳州市中医医院挂牌 “柳州市壮医医院”)
创新机制强保障。医院成立壮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制定壮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壮医药纳入医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并纳入绩效考核,持续加强管理机构建设,有效激发壮医药发展动能。陆续成立治未病中心/民族医学科(壮医针灸科)、内外科外治中心,全院推广民族医药、壮医药综合疗法。牵头设立广西壮医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分中心,推动壮医药标准化建设和质量控制迈向新台阶。
二、守正创新扬优势,让壮医药在岐黄事业中赋能
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件大事,民族医药亦是如此。医院高度重视壮医药挖掘整理,深入壮医药发源地挖掘6项民间诊疗技术。主持制定广西地方标准《壮医姜汁涂搽治疗肩周炎(旁巴尹)操作技术规程》,并作为参与单位完成《壮医药线升阳灸法》等2项地方标准制定。参编《少数民族医护理方案》,参与制定3个壮医护理团标,壮医药知识产权得到进一步保护,学术成果及医药文化得以不断传承弘扬。
(医院开展的各类壮医疗法)
壮医药的传承发展离不开人才队伍建设。医院通过柔性引进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广西黄氏壮医针灸流派代表性传承人黄瑾明教授团队,构建起“大师领衔-骨干跟师-全员轮训”的三级传承体系,形成了梯队完整的人才队伍。为保持人才在壮医药传承发展中的不竭动力,医院构建起多维度的培养体系,于2022年获批“柳州市壮医药人才小高地”,举办“中学壮”“西学壮”培训班及壮瑶医药专题培训,实现医务人员全覆盖。同时依托民族医学科作为广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授权点,充分发挥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优势,创新“西医筑基、中医为本、壮瑶医为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多批壮医药人才骨干,让更多年轻学子真正体会到少数民族医药的魅力,投身于少数民族医药事业。
(医院医护骨干拜师黄瑾明教授,成为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传承弟子)
壮医药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科研创新。医院全力推进壮医药科研平台建设,搭建4个市级壮医药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壮医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累计省、厅级课题立项近40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7项。其中《青藤碱对老年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3项研究获得2024年获得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科学技术奖——壮医类别三等奖。这些重要成果充分彰显了壮医药在医院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医院壮医药事业科技创新活力不断迸发。
三、共建共享惠民生,让壮医药在民族团结中壮大
壮医药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促进文明互鉴、维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医院扎实推进医联体和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先后与5家民族地区县域中医医院结为紧密型医联体,覆盖26家医共体单位,有力弥补了中医药服务体系的短板,让当地群众看中医、吃中药,看壮医、吃壮药更普及可便,有力架起民族团结“连心桥”。目前,医院壮医特色诊疗技术已拓展至13项,制定了3个临床路径病种及5个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累计服务患者超23万人次,壮瑶医民族医药诊疗应用率达93%,有效运用民族“土方”,服务群众。
(医院党委到柳城县东泉镇雷塘村调研中医阁建设)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医院秉持对各族群众的健康负责、树牢民族团结“风向标”的精神,在发展壮医药事业中持续提升群众看病就医“幸福感”。自2018年来医院在全区率先推出中药免费送上门服务,覆盖柳州市市区及所辖各县、乡镇,共服务患者近70万人次,获得广大市民的好评。此外,为让百姓用上更好的壮药,积极开展质量标准提升工作,20余种壮药制剂通过补充申请批件,“九味降糖口服液”入选“广西十大中药民族药制剂”,“红花通络口服液”等4种中医药、壮医药入选“桂制剂”目录,有力推动壮医药制剂品牌建设,助力壮医药的产业化发展。
(医院党委到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浪镇调研中药、壮瑶药药材产业发展情况)
与此同时,壮医药在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医院启动中医药文化传播行动,积极开展海外中医药项目合作建设,联合打造海外中医特色专科,建立中国-新加坡体质管理平台和技术研究基地。充分发挥全区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对外讲好“中国故事”和“中医故事”。派出16名壮医药专家赴外援助交流,接待新加坡、越南、老挝、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访问团队及留学生1000余人次,壮医药文化沿着“一带一路”对外交流窗口,走向更广阔世界。
近年来,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以壮医药为纽带,通过技术融合、人才培育、科研支撑及政策协同,构建了壮医药发展的立体化体系,串联起文化传承与医学创新的时代命题,成为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的生动典范,医院壮医药事业在扶持中壮大,在传承中创新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