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房地产行业正在加速改观。继龙光集团219亿元境内债务重组方案获债权人投票通过后,行业债务风险出清的步伐明显提速,更多出险房企的化债方案正陆续获得批准,一幅行业风险加速化解的图景渐次展开。
7月10日,龙光控股公告称,其境内债券重组已完成投票,涉及的21笔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证券重组议案均获投资人表决通过,涉及本金余额合计219.6亿元。这标志着龙光在化解债务危机的道路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龙光的案例并非孤例。近段时间,房企债务重组呈现加速态势。时代中国、金轮天地、融创等房企的境外债重组已基本获债权人通过,进入聆讯程序;旭辉、正荣地产等也相继公布或更新了境内、境外债务重组计划;宝龙地产亦表示正在推进境外债务重组。据中指院统计,截至目前,包括融创、富力、中梁等在内的14家房企的债务重组或重整方案已获批。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指出,债务重组是出险房企“自救”的关键一步,但能否真正“脱险”,还需依赖外部市场修复和内部经营改善的共同作用。
龙光此次重组的效率令人侧目,距离公布方案仅20天便完成投票。其方案涵盖了资产抵债、现金回购、债转股及留债展期等多种选项,并进行了优化,如现金回购比例提升至18%、资产抵债比例提升至35%、留债展期期限缩短至8年等。特别是其设计的多种“以物抵债”模式,并设立头部现金安排,被认为降低了中小投资者门槛,提升了方案吸引力。公司还通过动用增信资产、境外筹资及增发股票等方式,展现了超预期的资源筹措力度。
同样在推进重组的旭辉,其最新优化方案也获得了投资人较好反馈,现金回购价格、债转股上限、以资抵债资产价值等核心条款均有改善。时代中国的境外债重组计划也获得了超90%债权人的投票支持。
为何房企债务重组加速?业内人士分析,这背后是多重因素叠加:2025年房企到期债务压力巨大,尤其是第三季度偿债高峰;政策层面给予金融支持,央行5000亿元纾困专项再贷款落地;债权人预期趋于现实,更倾向于接受重组以提高清偿率;以及企业自救的迫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重组呈现出“实质性削债”的主流趋势。相比以往以展期为主,当前方案更注重通过债转股、可转债等方式削减债务规模。融创、旭辉、佳兆业等多家房企均采用此方式,削债比例普遍较高。
然而,重组并非终点。柏文喜和行业人士均强调,债务重组成功只是企业走出困境的第一步。如何让经营性现金流回正、提升运营效率、在激烈竞争中获取优质土地、重获金融机构信任,是房企能否真正重获新生的关键。市场回暖和企业基本面的改善,才是避免再次陷入危机的根本。
展望未来,随着更多房企完成债务重组,行业风险将加速出清。但这需要企业“内外兼修”,既要抓住政策窗口期加速销售回款,也要努力改善经营,重建市场信任,才能在行业转型中找到新的生存空间。(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