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增资潮”与“出清潮”正同步席卷小额贷款行业。一边是资本大佬大手笔注资,行业巨头不断涌现;另一边则是监管持续发力,低质、失联机构加速退场。
近日,平安系旗下金联云通小贷公司注册资本大增100%,从50亿元跃升至100亿元,一跃成为全国第三大小贷公司,仅次于字节跳动和腾讯旗下的小贷平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全国已有26家小贷公司合计增资近65亿元,其中四川佳物、广州耀盛、广州安信等3家公司增资额均超亿元。
这些增资动作背后,是行业头部玩家对小额贷款业务,尤其是互联网小贷业务价值的持续看好。以金联云通为例,其股东均为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普惠、陆金所的关联公司,增资后有望进一步巩固其在消费金融领域的地位。
与增资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小贷行业也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出清”。据央行数据,截至今年3月末,全国小贷公司数量较一年前的5490家减少了409家,降至5081家,贷款余额也略有下滑。各地正密集开展“失联”“空壳”小贷公司排查和注销工作。从湖南、云南、江西到北京等地,公告中涉及的小贷展业主体已超百家。
业内人士分析,监管正通过提高准入门槛、限制展业范围、强化穿透式监管等组合拳,引导行业资源向优质主体集中。一位前互联网小贷公司总经理指出,许多区域性小贷公司因资本金小、获客难、场景匮乏,竞争力不足,难以抵挡银行信贷下沉的压力。行业“马太效应”明显,有互联网巨头背景或强大渠道优势的公司更具竞争力。腰部小贷公司应聚焦供应链金融、汽车金融等细分垂直市场寻求生存空间。
整体来看,小贷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洗牌,资本与监管的双重作用下,行业格局加速重塑,未来或将呈现强者愈强的局面。(文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