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国家疾控局、中国气象局首次联合发布高温健康风险预警,江苏部分地区高温健康风险高。提醒大家要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减少户外活动。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医生告诉记者,这几天每天都能接诊到中暑患者。随着高温持续,预计患者数量还会增多。老人、孕妇、儿童、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慢性病患者、户外作业人群要特别注意。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王震说:“我们接诊的一例热射病患者是一个青壮年,是在工地上工作的。前两天天气比较热,患者突然出现晕厥、肢体抽搐,来的时候人已经完全是没有意识了。”
目前,患者还在救治中。医生提醒,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先兆中暑主要表现是大量出汗、口渴、乏力、头晕,轻度中暑会出现体温升高、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一旦发展到热射病,患者死亡率非常高。如果在户外发生中暑,首先要把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利用身边现有的条件,尽快给他降温,并紧急往医院转运。预防中暑,很多人会备上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制剂等防暑药物。药师提醒,部分人丹产品含硫化汞,十滴水含樟脑、桉油精成分,孕妇、儿童尽量不要使用。藿香正气水与十滴水均含酒精成分,也要特别注意。从功效角度,藿香正气制剂主要用于暑湿胃肠型感冒,对高温暴晒引起的中暑无效。预防中暑,最有效的还是脱离高温高湿环境、及时补充水分。此外,医生表示,还有一种“冷中暑”更为普遍和猝不及防。
无锡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主任医师吴海荣说:“长期在空调房间里,突然到室外,在37℃以上的时候,头晕、恶心、呕吐、胸闷、心慌、四肢乏力,要提前多喝水,让身体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可减少因为体温过度升高导致身体的不适表现。”
“冷中暑”易发场景也包括食用大量冷饮,使得肠胃受刺激引发腹泻呕吐等,医生提醒,温度切换时,要让身体有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另外高温天也可以通过日常饮食调整,比如说喝些绿豆汤、酸梅汤等,来预防中暑。
记者│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汪乐萍 李文骏 郭奉铭 朱晓莹
供片台│
无锡台
编辑│
江苏广电总台荔枝新闻中心 张萌
(本条新闻版权归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