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7月,南京全市降水量相比常年偏少三到三点六成,相比去年减少三点四到五点四成。降水减少,田里庄稼怎么办?8月26日,记者从市水务局获悉,今年以来,我市通过强化灌溉水源保障、加快骨干设施改造等举措,全力以赴保障农业生产用水,让全市90万亩小麦地、130万亩水稻田“畅饮”。
当天上午8时,六合区南部瓜埠境内的红山窑水利枢纽工程机器声轰鸣,站内3台机组正开足马力、日夜不停地将12.8公里外的滔滔长江水引到泵站内。红山窑水利枢纽是我市水利史上最大的水利枢纽,设计灌溉流量达50立方米/秒,排涝流量达15立方米/秒,肩负着六合区抗旱、排涝、灌溉及航运等重要任务。“今年2月起,泵站就全面进入‘战备’状态,人员三班倒24小时值守,确保相关抗旱指令第一时间落实。本轮翻引水自8月21日起,机组已日夜不停运转6天。”红山窑水利枢纽副主任马恩军说,今年以来,该枢纽抗旱开机共约7千台时,累计翻引1.8亿多立方米长江水。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累计降水量较常年显著偏少,为解决灌溉水源不足等问题,连日来他们通过秦淮新河、水碧桥、红山窑、新禹河等重点泵站翻引长江水。同时指导各区、镇街精准施策,及时启用翻水线多级引水翻水。例如,六合区启动徐庄、金牛等翻水线;溧水区通过湫湖灌区石家边泵站等抗旱泵站翻水等。据统计,今年以来,全市累计翻引长江水约7.2亿立方米。
除了科学组织引水,开展灌区现代化改造,完善灌排设施体系,提高输配水效率,也是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的关键。日前,总投资2.9亿元的金牛湖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正式启用。该工程涵盖泵站更新、渠道硬化、智能化节水片区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拆建泵站567座,改造骨干输配水渠道86.49公里,疏通衬砌斗农渠数百条,极大改善了水资源输送能效。六合区水务局农水科相关负责人说:“依托该项目,六合区已改善耕地灌溉面积10.32万亩、排涝面积2.2万亩,在本轮春灌夏种中发挥显著效益。”
据悉,年初以来,市水务局就督导全市水务系统全力推进各地灌区改造工程,力求早建成、早收益。截至目前,总投资6.05亿元的溧水区新桥河、浦口区沿江、六合区新禹河、金牛湖和江宁区周岗圩等5个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均已提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测试运行。
烈日下,六合区新禹河灌区种植大户朱春华家的稻田绿意盎然,稻穗初显,一股清泉正沿着硬质化渠道流进稻田。“有了充足的水源和现代化灌溉技术,我家的水稻都能喝个饱、长得壮!”朱春华笑着说。(记者 王怀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