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因人而兴,人依城而居。
近年来,江苏南京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聚焦群众身边堵点难点痛点问题,加快建设宜居美好的智慧城市,用兼容并蓄的城市特质让“南京温度”人人可感可知,让居民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提升。
11月26日,“人民城市·温情中国”网络主题活动组织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长三角三省一市主要媒体走进南京,一窥南京在人民城市建设方面的探索和经验。
叮咚,便民小屋的活动又开始了。
每到工作日,南京雨花台区赛虹桥街道长虹路社区的“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便会为居民推送活动通知,内容丰富多彩、便利日常生活。“社区的理发活动,理得好又不要钱,真是太满意了。”在排队等待理发的李大爷表示自己经常过来理发,连连称赞理发师傅的手艺;“我们每天早上都会来打八段锦,已经逐渐成为固定项目了。”带领着大家锻炼身体的叶阿姨,忙碌在社区开展的银龄互助、环境整治、文体培训等服务活动中。
这样的便民活动,在“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上不胜枚举。不仅如此,“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还直接下沉到生活或工作在社区的每一位居民群众,实现社区治理参与全覆盖。
居民手机客户端申请注册后,可以直接关联所在社区信息资源,一键掌握社区治理相关信息,提出诉求建议,也可了解社区、联系社区、关注社区动态和居务公开情况。
社区信息化“一张网”,长虹路社区积极探索“居民共治、数据智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新模式。自“及时雨”数字社区平台应用以来,通过多渠道收集问题精准分类,助力纠纷的多元化解,真正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转化为“让数据跑路代替人跑路”的治理实践。
居民孙师傅说:“在‘雨花E家数字社区’公众号平台上,不仅可以报名每周的免费便民服务,还能随手拍一拍我发现的问题,很快就有社区工作人员回复我,而且在手机上就能看到处理好的照片,现在小区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城市更新提升,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创新驱动着发展,南京正朝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目标加速迈进。
以南京最高峰来命名的紫金山实验室,是江苏省和南京市共同推进建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通过聚集全球高端人才,力图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开展重大示范应用,促进成果在国家经济建设中落地。
“我们开展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有不少落到当下城市建设当中,比如说南京市正在推进建设的城市算力网,包括城市的基础设施数据网络,还有前期已经应用的工业互联网络等。”紫金山实验室未来网络研究中心主任黄韬介绍,传统网络提供的是“尽力而为”的基础性服务,多应用在消费型生活场景,存在不确定性,是一条“普通马路”。紫金山实验室提出的“服务定制网络”架构——确定性网络,精准可控每一个数据包的转发,并进行统一规划,是一辆“网络高铁”,实现了从“尽力而为”到“确保可需”,已经应用到城市工业互联、远程医疗、智能网联汽车等多个领域。
每项重要创新、每个重大工程,都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落脚点。近年来,目不暇接的无人机应用场景,不断“飞”入百姓身边。农林植保、高速巡检、应急救援、气象探测、物流配送,低空经济蓬勃发展,不断融入生产生活。
走进南京殷巷收费站,一架装载着高速公路通行卡的无人机正在等待起飞命令。
通行卡是车辆通行收费公路时用于记录车辆通行信息的凭证,车辆在高速公路入口领卡,在出口交卡结算。当出口回收卡积累到一定程度,就需要进行不同站点间的调配。
南庄收费站和殷巷收费站相距超过4公里,车辆调配运输需耗时15分钟左右,如遇节假日车流量加大,运输时间还会大幅增加,严重影响收费站通行效率。
采用无人机派送后,低空直线飞行,距离缩短为约1.5公里,无人机抵达站点指定位置后,不需要降落,实现智能脱钩并自主返航,全程仅用时2分钟。
南京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宗海介绍,“以前,每天由专人专车在相关站点间进行通行卡调配,及时满足入口站点发卡需要。现在,无人机调配大大提高了效率。”
在南京公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监控大厅内,一块硕大的LED显示屏将栖霞区主要交通要道的景象逐一展现出来。屏幕上,画面清晰且实时切换,车辆的行驶轨迹、路口的交通状况、低空飞行航线皆能一目了然。整个大厅宽敞又明亮,设备排列整齐,充满了科技感。
“公司自主开发的南京政务飞行管理平台今年9月底建成了1.0版本,具备低空数字化规划、空域动态管理、飞行动态监视等9大功能。目前,正在升级具备设备身份识别、飞行航迹秒级管理、违规飞行实时预警、冲突风险主动规避功能的平台2.0版本。”南京低空飞行服务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晴对未来发展信心满满,表示有望实现同时服务不低于5万架次低空飞行的服务能力,保障低空飞行“看得见、管得好”。
城市的“腾飞”厚植人民,南京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创新载体、科研平台,和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和需求。目前,南京已运用无人机完成了运输血液、送药、运卡、巡检监测、辅助执法、应急保障、喊话等多场景任务,服务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岳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