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记者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根据《苏南重点城市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我省南京市、无锡市、常州市、苏州市、镇江市被纳入试点范围。《方案》分为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畅通人力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加快培育和完善数据要素市场、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联动、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全面提高要素协同配置效率七大类,提出24项改革举措。
在推进技术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上,《方案》提出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技术成果转化相关制度等。在进一步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上,《方案》明确要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等。在畅通人力资源要素自由有序流动上,要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加强人力资源政策协同等。
《方案》指出,要加快数据开放共享应用、支持培育数据市场等。为促进资本要素市场化联动,《方案》提出,要创新区域资本供给方式、健全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等。在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方面,试点地区要完善资源市场化交易机制、深入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探索等。《方案》明确,要注重要素协同配置,将强化新业态新领域和服务业要素保障,强化区域、城乡要素优化配置。
“苏南重点城市已进入创新升级的全面突破期,亟须创新型要素配置效率、配置能级的整体提升。”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吕永刚认为,苏南重点城市拥有科技、产业等综合优势,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要素优化配置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落地空间。
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所所长张春龙对《方案》落地充满信心,相信相关城市将会聚焦要素市场化痛点深化改革。“在产业领域,依托特钢、光伏等优势集群,可以尝试推广土地集约模式,建立绿色要素交易平台。在创新转化上,引导资本投向硬科技领域。在区域协同上,联动长三角城市共建要素市场,推广跨城协同经验。”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及苏南五市将抓紧制定具体落实细则,推动各项改革任务尽快落地见效,确保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早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
当日,据新华社消息,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同意自即日起2年内开展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等10个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原则同意有关实施方案,并全文印发向社会公布。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愿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相关分析解读:
推动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
—— 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全国部分地区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
新华社记者 魏玉坤 张晓洁
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为何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有哪些亮点?国新办11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进行了分析解读。
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键环节,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春临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商品和服务都已实现了市场定价、自由流动,但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发育还不充分。此次综合改革试点是深入推动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两方面重要意义。
具体来看,一方面,围绕当前要素市场领域的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试点地区的先行先试和示范探路作用,为要素市场化改革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改革试点为地方赋能,加强对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要素保障,激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据介绍,国务院批准开展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的10个地区,包括北京城市副中心、苏南重点城市、杭甬温、合肥都市圈、福厦泉、郑州市、长株潭、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九市、重庆市、成都市。
“这10个地区改革基础条件较好,具有较强代表性。”李春临说,各地区试点方案总体结构基本一致,但具体改革措施因地制宜,各有侧重。试点方案自批复起实施2年时间,预计2027年完成试点任务。
综合改革试点呈现四方面亮点
李春临介绍,这次综合改革试点的亮点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一是试点地区代表性强。本次部署的10个试点地区发展基础较好,2024年经济总量合计超过全国的四分之一,基础好、牵引性强。在这些地区开展要素综合改革试点,有助于探索各类要素资源更大范围、更广领域高效配置的路径,也为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提供重要改革支撑。
二是要素涵盖范围广。试点不仅涉及土地、劳动力、资本等传统要素,同时支持试点地区深化探索数据、算力、空域等新型要素配置方式和价值实现路径,有效促进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
三是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试点注重进一步深化各类要素综合配置、协同配置,结合重点产业发展、地方实际需求等,提出围绕重点项目和重点发展领域协同配置要素的具体举措和任务安排,着力提升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实现更有针对性的要素配置。
四是突出因地制宜。各试点实施方案结构基本一致,但在探索的重点要素领域和具体改革任务选取上,强调因地制宜、各展所长,体现国家所需和地方所长有机结合,以更好发挥地方改革探索积极性和主动性,由点及面总结对全国具有示范性的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力。
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李春临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试点地区和有关方面,认真组织实施好改革试点工作,分类施策推进改革,及时跟踪评估试点效果,做好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快形成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径模式。
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在支撑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司司长孔维东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促进土地要素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
技术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司长魏巍表示,将重点围绕“建机制、搭平台、优生态、促开放”,深入推进技术市场改革,支持试点地区因地制宜开展差别化改革探索,推动构建全国一体化的技术市场体系。
国家数据局成立以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推动数据合规高效流通利用。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将结合数据产权等制度建设,支持有关政策、工程等优先在10个试点地区落地,及时总结经验,推动“一地创新、全国复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运东来表示,将指导试点地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劳动力和人才有序流动,更好发挥人力资源要素作用,推动综合改革试点落地见效。
“人民银行将围绕增加有效金融服务供给、推动更高水平金融开放合作、推动数字赋能金融发展等方面,加大对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地区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王信说。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主任杨秀玲表示,北京城市副中心作为10个试点地区之一,将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统筹指导和各部门大力支持下,完善实施机制和保障措施,以首善标准,用“钉钉子”精神推动各项改革任务高质量落地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