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至24日,2025中国算力大会在山西大同举行。会上发布的《2025综合算力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江苏位于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排名第二。
报告全面呈现了我国综合算力发展现状。截至2025年6月底,我国在用算力中心机架总规模达1085万标准机架,智算规模达到788EFLOPS(EFLOPS是指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次数),存力规模达到1680EB(EB全称Exabyte,是计算机存储单位),发布大模型1509个,算、存、运力和模型生态快速发展,为人工智能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2024年的基础上,此次发布的报告,从算力、存力、运力、模力、环境等维度全面衡量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算力发展情况,并通过算力分指数评估全国各城市的算力发展水平。
报告显示,省级行政区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前十的省份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山东省、贵州省。
其中,算力分指数方面,河北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内蒙古自治区、青海省、山西省、广东省、贵州省、北京市位列前十;模力分指数方面,北京市、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湖北省位列前十。城市算力分指数方面,河北、山西、广东、浙江等省份的部分城市排名靠前。
存力分指数方面,广东省、江苏省、河北省、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上海市、贵州省、福建省、山东省、浙江省位列前十。据悉,存力分指数主要评估存力规模和存力质量,TOP10名单里中东部地区占八成,是整个数据存力的核心承载地。存储规模方面,东部地区优势效应非常明显;在存力质量方面,总体上存力算力协同并进,东部省份整体领先。
运力分指数方面,浙江省、上海市、江苏省、山东省、广东省、北京市、四川省、安徽省、河北省、贵州省位列前十。在这个TOP10名单中,东部省份占七成,构成国家运力的主动脉。入算网络、算间网络方面,东部省份整体表现更优;算内网络方面,中西部省份整体表现较好。
环境分指数方面,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江苏省、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甘肃省、山西省、山东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位列全国前十。从环境分指数TOP10名单来看,东西部省份在市场环境和资源方面各有优势。西部地区具备资源环境优势,年均气温低,风光水电等清洁能源丰富;东部地区更具市场环境优势,算力交易频繁,市场供需两旺。
报告指出,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引领新一代产业变革的核心力量。未来,智算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增长,推动各种应用场景实现变革创新,如在智能家居、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机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带动算力、存力、运力等基础设施的协同发展。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魏亮对报告进行了解读。他介绍,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算力、存力、运力以及模型能力的协同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地区数字竞争力的关键。我国处于数字经济加速跑的关键期,在算力领域持续发力并取得显著进展。
对于算力产业未来的发展,魏亮表示,我国算力产业发展要提速提质,未来还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同时,依托“开放数据中心”“智算生态圈”等产业平台,打通产业壁垒,催生融合创新,共筑繁荣可持续的算力新生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聂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