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抗日时期中国军队有德式武器。
在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中确实包含了德式武器。具体来说:
德式装备的采购:1934年到1937年间,中国为了增强军事实力,从德国进口了大量的军事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但不限于150毫米重榴弹炮、MG34机枪,以及能够装备10个师的步枪和弹药。这些采购行动使得中国军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
德式武器的种类:除了上述重型武器外,德制MP18冲锋枪、中正式步枪(德国毛瑟枪的缩短版)等也在中国军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特别是德制毛瑟98k狙击步枪,作为当时的“顶级装备”,虽然数量有限(全中国加起来不到100支),但全部被配给了中央军的精锐部队,进一步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德式装备的影响:德式武器的引入,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火力水平,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军队的战术和训练方式。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使得中国军队在抗战初期能够更有效地抵御日军的进攻,为后续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抗日时期中国军队确实拥有并使用了德式武器,这些武器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