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B型战机能隐身吗-与原型相比怎样-

4个回答

悲痛抬头微笑 2025-06-25 18:14:58
J10B只是J10的改进,歼十属于三代半战机,目前正在进行空洞试验的歼十四才是第四代战机!中国第四代重型歼击机—“鹰隼”是一种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的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成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要求飞机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先进的隐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机动性。
  第四代歼击机有三大设计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作战飞机在超音速状态下飞行的时间;二是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三是飞机的起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歼击机的现有观念。
  1、总体布局
  歼—14“鹰隼”是单座双发、双V形垂尾翼、菱形进气道的纵向一体化三翼面的气动局。主要持采用前掠式机翼,翼身融合的隐身设计,武器装载在机身武器舱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机体的36%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钛64约占24%,钛6222占3%钢占16%,热塑性复合材料大于1%其他材料(包括涂漆、座藏盖、机头雷达整流罩、轮胎、刹车片、密封材料、黏合剂、气体、润滑油和冷却剂等)占15%。传统的钢和铝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这有利于提高飞机的隐身性和耐热性,减轻机体重量,增大机体强度。飞机总长22米,翼展16.7米,机高5.05米,机翼面积65.6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1吨。整个飞机的气动控制面多达成4个。
  2、发动机
  该机采用安装俄制AL—41F型推力矢量发动机(推力196千牛),装有推力矢量喷口。AL—41F型推力矢量发动机在超音速时的不开加力推力增大了100%,加和推力增大了50%,零部件减少40%。可靠性、维修性和后勤保障性比AL—37FU提高了80%。歼—14并不追求极速性能,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2.2马赫,而最大的巡航速度已经到1.6马赫。AL—41F型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可以为飞机提供俯仰控制,在战斗机进行操转动作时,矢量喷管可以反向运动,提供反向推力。该系统与速度及攻角无关,可以单独操作。在低速和高攻角时,水平尾翼的控制效率会降低,矢量推力仍能大幅度增加飞机的俯仰控制。AL—31F型矢量推力发动机凭借其强大的不开加力的推力,让歼—14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以1.6马赫以上的速度进行巡航,这有助于增加作战半径、缩短前往目标空域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自身在敌人火力因暴露时间,有利于自身的安全。
  歼—14战斗机满足所谓“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和隐身能力。
  3、雷达及电子设备
  雷达为装有俄制相控阵天线的X波段雷达,天线装于机翼根部前缘三角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前扇区光学系统”(OSF)以及“防御辅助子系统”。X波段相控阵雷达具有对空、对地、对海、不的工作模式并具有地形跟随/回避能力,它能在跟踪高空超音速喷气机的同时,搜索低空的直升机目标。该雷达能在180至此4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具有多目标跟踪能力,在高空工作模式能同时跟踪24个目标,能同时锁定8个重要目标和同时攻击8个目标。歼—14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招,在机尾后视雷达配合个向敌机后射空对空导弹。
  OSF系统不仅能在昼间和夜间探测敌方目标,并能在一个宽扇区范围进行目标跟踪,而且能进行目标识别和测距;它能在100至15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能在50至70公里的范围进行定位,在40公里进行精确测距并确定其中威胁最大的8个;同时它还能用于夜间导航即全球定位/惯性(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也能提供有限的侦察能力和有限的目标指示/测距能力除常规设备外还装有四余度火控计算机、三轴增稳系统、小流量空中加油装置、1553B数据总线。借鉴歼8||ACT飞机的自动驾驶飞行系统。
  歼—14驾驶舱也是高度现代化的,主要的显示器是宽角度平视显示器,可以提供水平30度、垂直25度的视野。主要仪表板为4个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和装在遮光罩下的下综合操纵板。
  4、武器
  飞机基本作战状态为一台30毫米机炮150发炮弹,机腹武器舱内挂装4枚R—77PD中距空空导弹,两侧武器各挂一枚PL—9C近距格斗导弹和机翼有6个武器外挂点,载弹量大于8吨。在执行非隐身任务时,歼—14也可以像第三代战斗机那样增加机翼外挂架挂载更多的武器和燃油。
  R—77PD空对空导弹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具有“发射后不管“作战模式,多目标攻击能力、攻击大机动目标和隐形目标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干扰性能力。为保证飞机的隐身性能,导弹表面均喷涂隐身材料。
  该机采用了不同于国外有中国特色的隐身设计,大大降低了飞机的RCS。歼—14可携带各类远、中、近程空对空导弹,执行各种距离的空中打击任务,还可以攻击任何高度的上的空中预警机和战略轰炸机。飞机机内共设6个油箱,载油腔滑调10吨。采用双零穿盖弹射系统,可保证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救生。同时借鉴K—8E飞机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经验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汉和情报评论指出:中国的第四代(俄称第五代)战斗机研制可能已经进入风洞实验阶段。至少两种重型隐形战斗机风洞实验正在沈阳进行。
清晨倾城 2025-06-09 09:32:15
改进后的歼十B,前年年底就已经首飞了。而之前网上爬墙党偷拍的歼十B的图,被广大久经忽悠的网友认为是高山版的PS图。在去年四月份,真实的J10B试飞图出来后,更有网友利用自己出色的3D技术来分解一下这图到底是不是真的。更有打脸党以人家分析的图为依据来说中国没有能力改进歼十。当歼十B03机的图出来后,打脸党集体失声了。而广大的久经忽悠的军迷对歼十B的兴趣也因为去年年底空军副司令的四代机讲话而兴趣不大。其实,四代出来前,我们看到的是歼十B。从歼十B上才可以看出中国航空工业的水平和发展方向。歼十B目时最大的改进就是使用了无隔层附面进气道。从原来的进气道上几个加强支柱获得的恶棍的恶名改为鳃腺炎了。而这无隔层附面进气道最最新的气动理论成果。中国的成飞首先在FC-1上使用化后再在歼十B上使用。而国际上只有美国的F-35使用该技术。这无隔层附面进气道目前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还是不能适应各种速度的进气要求。而FC-1和F-35都是速度不太大的飞机。而歼是战斗机最大速度很大,因为强调空优的战斗机速度肯定是第一个要素。新歼十使用无隔层附面进气道是不是也限制了最大速度有待观察。但国内学术界传说解决了无隔层附面进气道的气动调节功能。如果这是真的歼十B最大速度可能不会减少。而进气道从目视感觉,比歼十大了一点。这如果是歼十没换发动机,那进气口用不着加大,因为加大进气口也增加重量。目前知道的情况是不管是俄罗斯的AL31FN还是中国的FWS10发动机的推力都是12500公斤。进气量相差无几,所以不用修改进气道面积。而国产的TH发动机被一些人嘲弄为不太行发动机。到底行不行我们说了都不算,还要看飞机。关于新机的隐型问题。其实F-22的隐型功能是被吹出来的,早年经美国公布是大约在一平方下,这些年成立绝对的隐型。台风曾经号称达到F-22的一半隐身效果,但今天好象大家忽略了台风的所谓隐身功能。歼十B使用新的进气道后,进气口的雷达反射面积得到了一定的控制。而涂料方面,1990年CCTV的科教片中就说涂料可以吸收厘米波的电荷的98%。这过去二十年过去了还不使实用也太讲不通了。所以可以认为歼十B达到了一定的隐身效果。我们都知道,宋老在说歼十的时候提到歼十立足于金属材料,因为复合材料水平,中国当时还落后。但我们看歼十B的时候看到大片的蓝色蒙皮,相信就是复合材料。这我得说一下,印度的LCA鼓吹大量使用复合材料,结果产生严重超重的国际笑话.中国立足于现有技术,在材料技术进步后再使用复合材料,这是明智的.这也表明了中国的新材料技术有了长足进步。其实复合材料的强度等目前只有美国一家达到铝合金的水平。F-22的最大使用过载限制在8.2G就是因为复合材料的整体尾翼的强度关系。中国目前那不能说有很高水平,但至少大家可以看到大量在使用。而歼十B座仓后的机身,好象比歼十厚点,这个电子设备仓部分可能加大。这说明歼十B特别强调综合电子能力。而复合材料减重和无附面隔层进气口使用带来的减重因为增加使用了电子设备,可以认为歼十B的使用空重有可能增加。而发动机推力的加大并不一定能使歼十B有更出色的退推比。但歼十的机身设计很好地照顾了超音速的气动,所以增加了发动机推力后实现跨音速巡航不是空穴来风。而歼十B和歼十最不同的是使用了光电雷达。光电雷达世界上只有欧洲,俄罗斯和法国在研究使用。中国的光电雷达不可能是俄罗斯进口的,因为俄罗斯明确表示过不输出该技术。而国产的光电雷达使用表明了中国的光电雷达至少赶上欧洲水平,而俄罗斯这些年进步很小。中国应该在这方面比俄罗斯要进步了!如果歼十B真的是这样,那中国的四代机所有的要素都齐了。新一代机还会远吗?
雨薇之恋 2025-05-19 04:59:07
不能,与原型差别不大
雾时之森 2025-04-13 04:49:17
不能但比原型在某些方面有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