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的四项内容对中国分别产生什么影响

4个回答

几多爱 2025-06-22 14:09:13

(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自此以后,香港就成为英国在远东的军事和商业基地。)

(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英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这样,封建中国的门户就被打开了。)

(3)中国赔偿鸦片烟费600万银元,军费1200万银元,商欠300万银元,共2100万银元。(这是对中国人民无耻的掠夺。)

(4)英国进出口货物纳税,“均宜秉公认定则例”。(就是说,中国抽收进出口货物的税率,都要与英国共同商议,中国没有权力自己确定,这就是协定关税的开始。英国资产阶级根据这项特权,把大批商品运到中国来,控制中国市场,使中国海关丧失了保护本国工农业生产的作用。)

(5)英国商人在各口岸可以自由和中国商人交易,不加任何限制。(从此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和中国商人接触,选择和培养他们的代理人。)

扩展资料:

《南京条约》的原始文本,一份保留于英国,另一份存放于两广总督衙门,在清亡后由中华民国外交部保存,后几经辗转,保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011年-2012年,该博物院曾举办“百年传承 走出活路”展览,展出包括《南京条约》在内的八十八件近代条约。此外,《南京条约》的这一文本也经过了扫描,在互联网上对公众开放。 

在南京条约签署地静海寺,建有《南京条约》史料陈列馆,保存有包括英国女皇颁发给来华作战士兵的银质勋章在内的相关文物,并陈列有复原的《南京条约》议约场景。 

上海公共租界的中心道路(派克弄)被命名为南京路,一说是为纪念《南京条约》。(也有观点认为是因《天津条约》开南京为商埠而命名的)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842年8月29日:《南京条约》签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京条约

西瓜愛人 2025-05-20 07:50:16
1842年8月2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1843年1月,魏源编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他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这开创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新风。1843年7月,双方达成《五口通商章程:海关税则》,作为《虎门条约》的补充,主要内容:一、税则。二、领事裁判权。1843年10月8日,清政府在虎门签订了《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中英《虎门条约》。
美、法趁火打劫,相继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如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正式把协定关税的条款订入条约。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南京条约》。
(2017·黄冈)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武汉、南京、广州、福州等地的市场上外国商品日益增多,洋钉、洋纱等用品在距离这些城市较远的乡村都有出售,而且货量充足,这种状况表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2019·鄂州)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鸦片战争结束。该条约主要内容包括: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2019·孝感)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南京条约》的规定。
情绪疯子 2025-05-03 06:25:00
中英《南京条约》(又称《江宁条约》)共13款,主要内容是:
  1、宣布结束战争。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影响:
  《南京条约》是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英国以武力侵略的方式迫使中国接受其侵略要求,这就使中国主权国家的独立地位遭到了破坏。英国强占香港岛,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五口通商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殖民掠夺和不等价交换的中心。巨额赔偿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转嫁到劳动人民的身上,使他们的生活更加艰苦。中国的主权完整遭到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并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历史进程发生了重大转变,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常识历史篇。
酒杯不满 2025-04-24 15:38:15
1、社会性质的变化。条约签订前,中国是一个经济上自主的国家,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着统治地位;条约签订后,中国领土、领海、司法等主权遭破坏。外国侵略者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社会革命任务(革命对象)的变化。条约签订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