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帮助孩子消灭自卑?

1个回答

倾心于你 2025-06-28 02:30:57

自卑是一种消极的自我评价或自我意识,对人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危害。有些孩子无端地怀疑自己的能力,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总觉得自己不如人,处处低人一等,悲观失望,感到有一种无形的压力使自己不能充分发展,这种心理压力就是自卑感。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感起源于人在幼年时期由于无能而产生的不胜任与痛苦的感觉。”事实上的确如此,自卑就像一颗“毒瘤”一样在人的体内生根、发芽,并逐渐侵蚀人们的勇气和信心。孩子有了自卑心理后,如果没有家长或老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那么就有可能因自卑而造成人格上的不完善,而这种不完善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英国学者弗兰克林小时候就有自卑的倾向。他总是抱着“我不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甚至有时做对了,也还要怀疑自己是错误的,有这种自卑倾向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很不幸的。但更为不幸的是,弗兰克林的父母和他的老师都未因此对他进行正确的引导,更没有教给他一些战胜自卑的方法,甚至没有鼓励过他。于是,自卑像一颗“毒瘤”一样根植于弗兰克林的心里,他总是否定自己,不承认和正视自己,而这种负面的心理深刻地影响了他一生,甚至使他无法攀上成功的巅峰。

1951年,弗兰克林从自己拍摄的X照片上发现了DNA(脱氧核糖核酸)的螺旋结构,并且就这一发现做了一次演讲。但是,弗兰克林生性自卑,他不相信自己能有如此伟大的发现,因此演讲完之后,他又开始怀疑自己的假说是错误的,并且最终放弃了这个假说。

过了两年,科学家克里克和沃森也从照片上发现了DNA的分子结构,他们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假说,并且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讨和研究。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确定,标志着人类生物科学时代的到来,克里克和沃森因此而荣获1962年度的诺贝尔医学奖。

假如弗兰克林的父母在其幼年时就帮助他克服自卑心理,并建立自信,那么长大成人后的他就会把这种自信带进工作中,就会坚信自己的发现与假说,那么这个伟大的科学成果也许将会是同他的名字一起被载入史册。

1.帮助孩子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消灭自卑,其最佳途径就是在孩子幼年时候,父母及时进行正确引导,把自卑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自卑感就会与孩子无缘。

一位黑人母亲带女儿到商场买衣服,一个白人店员挡住女儿,不让她进试衣间试穿,还傲慢地说:“这个试衣间只有白人才能用,你们只能去储藏室里一间专供黑人用的试衣间。”可母亲根本不理睬,她对店员说:“我女儿今天如果不能进这间试衣间,我就换一家店购衣!”女店员为留住生意,只好让她们进了这间试衣间。

又一次,女儿在一家店里摸了摸帽子而受到白人店员的训斥,这位母亲再次挺身而出:“请不要这样对我的女儿说话。”然后,她对女儿说:“康蒂,你现在把这店里的每一顶你喜欢的帽子都试一下吧。”女儿快乐地按母亲的吩咐,真把每顶自己喜欢的帽子都试了一遍,那个女店员只能站在一旁干瞪眼。

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歧视和不公,母亲对女儿说:“记住,孩子,这一切都会改变的。这种不公正不是你的错,你的肤色和你的家庭是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无法改变也没有什么不对,要改变自己低下的社会地位,只有做得比别人更好,你才会有机会。”

从那一刻起,不卑不屈成了女儿受用一生的财富。后来,她荣登“福布斯”杂志“全世界最有权势的人”的宝座,她就是美国前国务卿赖斯。

在赖斯小的时候,当她面对歧视和不公正的各种待遇时,如果她的母亲要求她忍让、顺从,那么,还有今天的赖斯吗?不会,因为一个被自卑感包围的孩子,是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改变命运的,而赖斯的母亲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她都是鼓励赖斯,帮助她驱赶心中自卑的阴影,从而使赖斯能保持自信,并且这种自信又帮助她一步一步走向白宫,走向“国务卿”那个令万人敬仰的宝座。

2.教孩子不要过分地和别人比较

适当的比较能促使孩子上进,但过多的比较则容易使人产生心理失衡,很多产生自卑感的孩子都有一个明显的比较心理。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有的孩子总是忽略了自己的长处,而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较,这样越比就越觉得自己不如人,因此自卑感就越重。如果孩子有自卑感,父母则不妨教孩子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这样便于增强自信,克服自卑。

比如孩子告诉父母说自己个子矮,而班里的小强比自己高一个头,每次走到他面前就习惯性地低下头时,父母可以这样说:“的确,你的身材是比小强矮,可是小强的街舞却没有你跳得好啊!”

3.让孩子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

一个缺乏信心的人,就如同一根受了潮的火柴,是不可能擦亮希望的火光的。由此可见,信心是克服自卑最有效的良药,而自信是建立在正确认识自我与评价自我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凡事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的力量与作用,自卑就会逐渐远离我们。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意识中都有一个理想的积极的自我形象,但这个理想的自我形象并不是总能指导和主宰自己的行为,它会经常受到另一个消极的心理暗示,把“我不行”、“我不能”改为“我能行”、“我能够”,这也是弱化自卑心理的一个快捷方法。

无数受人尊敬的成功者,都曾经宣称自己是第一人物。基安勒就是其中之一。

基安勒很小的时候,随父母从意大利搬到了美国,在汽车城底特律度过了悲惨的童年,痛苦和自卑成为他心头抹不去的不良印痕。他那碌碌无为的父亲告诉他:“认命吧,你将一事无成。”这个说法令他沮丧,老是想着自己苦闷的前程。有一天,母亲告诉他:“世界上没有谁跟你一样,你是独一无二的。”从此,他燃起了希望之火,认定他是第一,没人比得上他,自信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他第一次去应聘时,这家公司的秘书要他的名片时,他递上一张黑桃A,结果立刻得到面试的机会。经理问他:“你是黑桃A?”

“是的。”他说,“为什么是黑桃A?“因为A代表第一,而我刚好是第一。”这样,他被录用了。

后来,基安勒真的成了世界第一。他一年推销1425辆车,创造了吉尼斯纪录。

如果你的孩子也有自卑感,你不妨让孩子学学基安勒,在潜意识里相信自己是第一,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

4.告诫孩子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

如果让别人的言行左右自己,自卑就会如同恶魔附身一样,能将你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不要太在意他人的评价,自己走自己的路,才更容易成功。同时,还可以为自己树立克服自卑的榜样,比如海涅在学校被视为劣等生,爱因斯坦被视为“弱智儿童”,贝多芬曾被指责为“没有乐感”,等等。但他们最终都没有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而是充满信心,并通过不懈地努力,在各自的领域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5.父母要善于发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虽然世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孩子,但每一个孩子都有优点,这就需要父母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并告诉孩子“你是最棒的!”

美国成功学的创始人拿破仑·希尔博士,小时候曾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家人和邻居甚至认为他是一个应该下地狱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出了什么坏事,大家都认为是拿破仑·希尔干的。在这种情况下。拿破仑·希尔破罐子破摔,一心想表现得比别人形容的更坏。

他的母亲去世后,一位新母亲走进了他的家庭,当父亲介绍拿破仑·希尔时说:“这就是拿破仑·希尔,是希尔兄弟中最坏的一个。”

此时,他的继母却说:“不,他绝对不是坏孩子。恰恰相反,他是所有孩子中最聪明、最可爱的一个!”

继母发掘了拿破仑·希尔身上的优点,并予以赞扬。在继母的欣赏和鼓励下,拿破仑·希尔开始改正自己的缺点,并用绅士的标准要求自己,终于成了一个好孩子。

若自觉有所短而存在着自贱的心理,便是自甘居卑劣的地位而无一利,所有的结果只能是颓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