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拼了命的想买房?

湖南株洲,95后女孩橘子六年打多份工攒下24万买房,因没钱装修,住进了毛坯房。橘子17岁外出工作,内心非常渴望有个属于自己房子,刚开始月工资1400元她能存下1200元。

55个回答

流执子之手 2024-08-25 18:00:06

一、为了生活安稳。房子是用来住的,其实就是它的居住功能。所谓“安居乐业”,就是有了自已的房子,才有安全感、归属感、幸福感。心思就安定下来,可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上。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生活的安适与幸福感,这是租房时体验不到的。房子包含着重要的社会属性,象征着成功、财富、能力等等,买房子不只是为了生活,也是生活稳定、人生成功的标志之一。有房才有家,这是中国人的传统。没有房子,你说得再天花乱坠也没用。租房很辛苦,房租年年涨不算,还要经常要换地方,临时的住地不可能买好的家具电器,处于一种临时生活的状态,有钱也不能享受,就谈不上幸福安定。
二、为了助力婚恋。张三有100万的现金,再贷款100万,可买一个200万的房子;李四手里边有200万的现金,存在银行或做理财。从经济实力角度看,李四的实力更强一些,但在找对象的时候,张三的竞争力要比李四强得多,尽管有贷款。上海、北京等一些大城市结婚的平均年龄比较晚,除了读书年限长工作时间晚以外,第二个原因就是房子的因素了。
三、为了小孩读书。比如买一个学区房,哪怕只有四五十平,小孩就取得了就近入学的资格。如果没有这个房子,连学校的门都进不去。租房子的弊端是不能落户,小孩不能就近读书,没有安全感。

竹香雨影 2024-07-09 19:02:35

1、有房有车是现代年轻人步入婚姻的标配了。这一点其实很悲哀,花这么多钱,只是为了取一个女人,而且还没法保证这个女人能跟你相守到老。


2、为以后的孩子上学做准备。房子与学籍绑定,这是政府最大的错误,不买房你的孩子就上不了当地的好学校。


3、安全感。租的房子是很难带给人归属感和安全感的,更何况,好的房子租金都快赶上同样质量的房子的房贷了,与其长期租房子,还不如自己买房子,这样更有安全感。


4、拿来投资,房子这种固定资产是有很高的投资价值的,别看大城市房价跌了,但很多好地段的房子升值空间依然很大,而且房子再怎么贬值,它依然是具有相当的使用价值的。


5、一种社会性证明。没房子的男人会常常被人看不起,有房子的男人才会被社会接纳,人是生活在这个社会当中的,很难置身事外。

时光吹老了好少 2024-06-20 02:31:49

年轻人不买房就得租房,随着房价的上涨,房租每年也是水涨船高,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拿那几千块钱,一大半都交了房租,想必大部分人心里是不平衡的。有的人每年马不停蹄地搬好几次家,人累心也累,在这个城市里一点归属感都没有。

有的人有想法,想把自己的居住之所搞得漂亮一点,可是房子又不是自己的,还得征求房东同意,有的觉得经济上划不来,自己又住不了几个月,辛苦花钱装修的房子到头来又不是自己的,这么一想,索性将就着住吧,可是这样一来,生活品质就下降了不少,想来想去,只有买房最划算最合适,拼命地攒钱也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你不买房,就落不了户,落户不成功,小孩上学就成了大问题,你不为自己考虑,你也得为子女多考虑考虑.。而且现在很多城市学区划分的特别厉害,催生了大批的学区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也为不少购房者增加了不少压力。好的学校有好的资源,优秀的师资,好的环境氛围,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生,这更加催生了不少家长前赴后继的买学区房,教育是买房的一大催化剂。在城市里居住,买东西、购物、医疗、休闲娱乐等等确确实实比农村方便很多,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自在方便吗?有些农村里啥都不方便,出门买东西得走很远才能到,确实比不上城市里面来的简单,配套不一样,体验也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拼命往城里钻的原因了。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农村出去打工、工作的月薪大幅上涨,只要肯努力养活自己根本不是难事,大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去获得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眼光。加上很多人要面子,看到别人都在县城里买房了,自己不买的话朋友、邻居会看不起自己,所以哪怕咬咬牙也要买一套,其实很多人对于后续的房贷、装修,包括自己的经济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预估,导致还不上贷款,都是面子惹的祸。有些买了一年到头也就空在那里,父母仍旧在农村种田,这种买的房子意义不是很大。

旧巷情书 2024-05-26 18:42:19

城市里奋斗的年轻人,不买房就得租房,随着房价的上涨,房租每年也是水涨船高,自己辛辛苦苦一个月拿那几千块钱,一大半都交了房租,想必大部分人心里是不平衡的。

城有的人每年马不停蹄地搬好几次家,人累心也累,在这个城市里一点归属感都没有。有的人有想法,想把自己的居住之所搞得漂亮一点,可是房子又不是自己的,还得征求房东同意,有的觉得经济上划不来,自己又住不了几个月,辛苦花钱装修的房子到头来又不是自己的,这么一想,索性将就着住吧,可是这样一来,生活品质就下降了不少,想来想去,只有买房最划算最合适,拼命地攒钱也得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房。



你不买房,就落不了户,落户不成功,小孩上学就成了大问题,你不为自己考虑,你也得为子女多考虑考虑.。而且现在很多城市学区划分的特别厉害,催生了大批的学区房,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这也为不少购房者增加了不少压力。好的学校有好的资源,优秀的师资,好的环境氛围,大家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生,这更加催生了不少家长前赴后继的买学区房,教育是买房的一大催化剂。

在城市里居住,买东西、购物、医疗、休闲娱乐等等确确实实比农村方便很多,人活一辈子不就图个自在方便吗?有些农村里啥都不方便,出门买东西得走很远才能到,确实比不上城市里面来的简单,配套不一样,体验也不一样,这也是很多人为什么拼命往城里钻的原因了。



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了,收入水平也提高了,很多农村出去打工、工作的月薪大幅上涨,只要肯努力养活自己根本不是难事,大家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去获得更多的尊重,更多的眼光。加上很多人要面子,看到别人都在县城里买房了,自己不买的话朋友、邻居会看不起自己,所以哪怕咬咬牙也要买一套,其实很多人对于后续的房贷、装修,包括自己的经济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预估,导致还不上贷款,都是面子惹的祸。

有些买了一年到头也就空在那里,父母仍旧在农村种田,这种买的房子意义不是很大。

眉染春烟 2024-05-04 19:04:01

这几年房价一直也是在高位运行之中,为什么越来越多年轻人拼了命的想买房:
一、买房投资回报高且安全!
随着房地产投资的暴利,使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喜欢走捷径,把投资房子当做是自己的一门财富扩充之路。过去10~20年,凡是买了房的或买多套房的,都跟着国家的财富上涨而身价暴涨,赚的盆满钵满。而抱怨来抱怨去的人,最后都给拉了后腿。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在基层民众面前,投资回报率高,安全稳定,投资门槛低的产品应该属于房地产行业了。对于普通大众投资者来说,投资没有更好的选择,这是谁都输不起的一场投资战役。辛辛苦苦埋头苦干一年,房价随便涨个百分之几,就赚几万、十几万、几十万,你还有什么理由不买房子?
二、刚需自住、改善
改革开始40余年来,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手中有钱了,生活品质也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从来都是向往的。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进城就业的带动,越来越多人感受到了城市生活带来的便利。偏远乡村开始主动流入县城、县城开始融入城市,城市开始往省会或沿海发达城市迁移。

买房者最大的群体还是刚需群体,而这个刚需群体也很难进行合理分辨,因为每个买房人都有这样或那样的“借口”,但不管怎么看,都是向着美好的生活在奋斗着。
三、抗通货
也许你会发现钱是越来越不禁花了,不是钱变少了,而是购买力下降了。物价不断高涨,如可才能确保自己口袋里的钱不贬值,成了基层群体考虑的问题。
之所以说买房是抵御通货膨胀最好的手段,因为房子保值功能最稳定、风险最小、可靠程度最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判断是基于:通货膨胀是规避风险,而不是赚钱!

四、环境影响
房子已经成为社会阶层分化和地位的身份象征。
“跟别人的距离就差一套房;跟好的学区教育差一套房;跟结婚对象差一套房~ ”,这是当下听到最多的声音。“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张皮”,每个人的内心都存在虚荣心和攀比心,说好听点就是社会认同感。
当你身边的人都开始在琢磨买房或者已经买房了,你能不着急心动吗?受到这样的或那样的影响,买房的日程自己也会慢慢提上日程。

五、教育、医疗、商超
有一部分人买房那绝对是为了教育,正所谓在穷不能穷教育,一个好的教育将让孩子终生受益。而商超和医疗等配套也是附加值,好的教育学区房一直都是市场上的香饽饽。
附属在房子上的光环越多越稀缺,房价未来升值的潜力也就越大。买房子买的就是周边的生活配套和环境,以及对生活上的需求罢了。
当前,买房成为一种财富的积累或是家庭理财的手段,如果有一套房, 可以少努力几年甚至十几年。买房子一旦上升到心理需要、投资需要,买房和卖房的脚步就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