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回答
细菌性痢疾,又称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发的传染病。这种病症在夏季尤为常见,尤其在儿童中。主要的症状包括发烧、腹痛、里急后重(即有排便感却难以排出)以及排出含有粘液或血液的稀便。更为严重的是中毒性痢疾,其发病急,高烧可达39℃以上,每天排便可能超过10次,伴有明显的腹痛、恶心、呕吐和便后下坠感,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还可能出现惊厥和严重脱水,病情发展迅猛,需紧急救治,否则危及生命。
小儿痢疾的症状与治疗: 小儿罹患此病时,随着体温升高,会出现精神不振、嗜睡或烦躁,甚至晕倒。治疗时,应将患儿隔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房需保持空气新鲜,患儿衣物应及时清洗。患儿需卧床休息,并严格遵循医嘱服药。治疗需彻底,症状消失后仍需继续服药,以防病情反复。
痢疾的症状与治疗: 痢疾的主要症状包括急性发热、腹痛、腹泻、寄生虫症、胃肠道病变、休克、中毒及呼吸、循环衰竭等。若人体抵抗力低或神经失调,病情可能加重。治疗时,需进行药物治疗,并在发热、腹泻、腹痛期间禁食。症状缓解后,可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加强营养补充。
痢疾的常规治疗: 痢疾的治疗通常包括一般治疗,如卧床休息和消化道隔离。饮食应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高热量和高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对于腹痛、发热和失水的患者,需给予退热、止痛和止泻治疗。同时,可口服含盐米汤或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体液。呕吐患者需进行静脉补液治疗。
宝宝罹患痢疾的症状: 宝宝罹患痢疾时,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便血等症状。通常腹痛较轻,以腹泻为主,有时伴有黏液。解便后腹痛可缓解,常被视为一般肠炎而误诊。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而无其他症状,有的则伴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C甚至40°C以上。由于个体差异,症状表现可能有所不同。
痢疾的调理方法: 罹患痢疾通常是由肠胃功能紊乱引起,可通过药物治疗和日常饮食改善来调理。治疗时可服用乳酸菌素片及参苓白术散等药物。日常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少量多餐,避免过饱及食用辛辣、刺激、生冷食物。同时应注意保暖和避免过度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