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历程

1个回答

骑着蜗牛追火箭 2025-08-01 13:06:45
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1. 19世纪60-70年代,在外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民族工业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建立起来。新中国成立后,这些工业大部分转变为国营企业。
2.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兴办工厂,民族资本快速扩大。
3.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兴办实业作了不少努力,在革命振奋下的广大工商业者、爱国华侨积极投资。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4.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一是洋务运动发展民族工业是因为国家落后、挨打,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也是在救亡和图存的民族主题下进行的。二是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为扩大财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5. 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一是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战争破坏了民族工业,很多企业被日伪强占。二是战后各国资本卷土重来,民族企业受到很大的压力甚至破产。
6.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通过人民政府的没收官僚资本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现了所有权的转制,成为人民政府所有的经济实体和新中国公有经济的主体。
扩展资料:
1. 洋务运动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和英法联军侵入京津,使统治集团内部的部分有识之士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性。
2.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外资企业的刺激和洋务派创办工业的影响下,中国出现了第一批由私人投资的近代工业。
3.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民族工业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4. 近代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1912年至1922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出现“黄金时期”、“短暂的春天”。
5. 近代民族工业的显著发展:1927年至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前期,近代民族工业又出现一个短暂发展时期。
6. 近代民族工业陷入困境: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末,抗日战争和内战使民族工业陷入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