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良好品德,老师应如何培养?

5个回答

一分动心 2025-06-30 14:38:28

1.教会家长,每天孩子回家,首先询问孩子“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开心的事情吗?”,这样孩子就会回忆在学校期间快乐开心的事情。每天强化这样的回忆,孩子会觉得上学很美好,也容易培养孩子乐观的人生态度。

2.老师和家长配合,一起监督孩子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完成家庭作业。而不是回到家以后,玩玩这个,吃吃那个。学霸的习惯养成,大多是在小学。

我要求孩子放学2小时内必须完成作业,做不完也不让写了。之后的时间1~4年级每天完成50道口算题卡,每周每门课1~2张卷子,自行检查,我批改发现的错题,错一道罚五道。

这样就使他养成了自我检查的习惯。扎实的计算功底对将来理科学习非常重要。后来,我问一个孩子考入浙大的家长,她孩子小时候跟我的方式基本一致。


3.小学孩子的业余时间相对充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刚开始陪着孩子一起读故事书,然后让孩子把故事情节复述给你听,既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的记忆力。

后期当他词汇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让他看故事书,有的人说,我家里没有阅读氛围。我的做法是,除了日常陪读外,每周末抽一个下午带孩子在书店度过,因为书店是阅读氛围最浓的地方。

4.老师在学校的时候可以开展一些关于品德的班队教育课,给学生看一些短片和小故事,让学生觉得有个良好品德的人是个好孩子。同时这个也是需要有家长的配合的,家长也要平常多教导孩子要成为一个有优良品德的人。

总之,小学生的优良品德的养成都是离不开学校的教育和家长的教导的,希望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

凭凑不齐的情 2025-06-23 16:00:38
老师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就应该树立好的榜样,在平时应该尊重学生的想象力,尊重学生的想法,然后多鼓励学生。
深港旧人 2025-06-01 20:42:06
老师应该起到一个积极的监督的作用,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告诉孩子在这方面的一些问题,其实孩子在坐车的时候也应该及时的去纠正孩子。
忘了情的眼泪 2025-05-10 15:33:53
在孩子小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告诉孩子怎么样做,而且要规范孩子的一言一行,必须要让孩子有着良好的品质。好品德。
不说出的虚伪 2025-04-14 02:56:38
培养孩子的健康积极的性格,培养孩子的强烈的学习兴趣。关注孩子的情绪,教给孩子正确的三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