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emo在90s最被低估?—Penfold「emo乐传X」
回到1998年,SDRE大革新前的最后专辑how it feels to be something on发布,同纬度却位于东海岸波士顿的The Shyness Clinic 带着不安的DIY精神发布了唯一的专辑,mineral宣布解散,并诞生了带着全长而来的The Gloria Record。the promise ring挣脱了Nothing feels good的框架,knapsack发行了他们最后一张专辑。Rainer Maria缺席,在一年后伴随着甜美的独立摇滚出现,而Eldritch Anisette 不知为何在互联网1.0弄丢了先锋主唱和她的伙伴们创造的金块。TITR,jawbreaker(—jets to Brazil当年发布了Lp1)和更早的一众例如India summer,cap'n jazz,Christie front Drive之流已经离去。At the Drive-in正越玩越大,已经所有成就的the get up kids也在筹备一年后改变风向的巨作,同样发源于堪萨斯的The Anniversary 后来受到了前者实验性使用合成器启发。与此同时Benton fall,jazz June,pop unknown,Elliot,Piebald,Hey Mercedes等一众后第二波正在摸索,2010s之后伴随着更新一代孩子们挖掘兴起并坐上王座的American football也准备录制LP1,而他们的同乡Braid沉浸在成功喜悦中,却也迷失着,在一年后解散……
也就在此时,我们今天的主角penfold发布了他们第一张全长专辑
当我在搜集资料时,常常能看到有人说penfold诚然是90年代末期最被低估的情绪摇滚乐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名号当之无愧。他们的声音与The Promise Ring和Mineral等乐队一样,对于那个时代对情绪/独立音乐感兴趣的人来说,这些乐队显然是主打的。Penfold的主要活跃年代是在这样的乐队达到顶峰之后,所以从一种程度上说,他们处于整个90年代情绪的高潮的落幕处,并在世纪之交前后将其全部理清,迎来新一代传说。虽然Penfold从未像上述乐队那样受到关注,但他们可以说也一样好,并推出了一些经典歌曲,如《I'll Take You Everywhere》和《June》。虽然他们不是定义流派或革命性的,但这些音乐绝对是优秀的。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