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一集:BV1xh4y1w76W\n\n\n参考书籍:\n布尔迪厄 《区分》\n保罗·沃黑赫 《身份》\n吉尔·利波维茨基 《空虚时代》\n齐泽克 《敏感的主体》
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物质越来越丰富,为什么焦虑却越来越多,而且难以摆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王天夫教授将从社会学角度解析焦虑的根源,解答“我们为什么焦虑”的时代之问,揭示社会变迁对人的影响,帮助我们理解自我、理解社会,重获平衡与安宁。
很多人或许都有这个疑惑,好像有些人在亲人和恋人这些亲近的人身边,更容易暴露出他们态度恶劣、甚至是令人讨厌的一面。比起外人,我们似乎更容易和亲人吵架,在过年回家这个特殊的时段看到的争吵就更多了,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解决?想知道的话就快来看看吧!\n\n感谢我的制作团队:\n文案\u0026汇报:溪知\n摄影:星澜\n剪辑:星澜\u0026YI\u0026溪知
标签,这个听起来简单而熟悉的词语,却深刻地影响着我们对周遭世界的理解和沟通方式。它们无处不在,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社交媒体上,我们被各种标签所包围:\"点赞党\"、\"网红脸\"、\"苦逼上班族\" ……这些标签成为我们快速认知他人的捷径,但同时也可能让我们陷入简单化和刻板的思维定势。\n标签化现象的普遍性其实反映了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模式。我们习惯于用简洁的符号来概括复杂的事物和经历,这是我们处理信息的一种高效方式。从这个角度来看,标签化可以被视为一种符号化的过程。正如符号学所揭示的,任何符号都是某种意义的载体
【名解】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
【名解】无结构访谈/集体访谈
星座测试真的太准了!
突然想读一下~
十分钟速成课之社会学2:主要社会学范式
社会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