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nCui, X. Z., \u0026 Pu, G. X. (1997).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知识社会学. 教学与研究, (10), 43-46.\nBloor, D. (1976). Knowledge and social imager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nShapin, S. (1995). Here and everywhere: Sociology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Annual Review of Soc
-
注意:AI生成字幕,机翻,仅供参考\n官网:https://freakonomics.com/series/nsq/ \n播客:《No Stupid Questions》-- Freakonomics Radio \n\n官网有免费英文文稿,如需整理好的英文+中英文稿合集,也可在up主页橱窗下单订阅\u003e\u003ehttps://gf.bilibili.com/item/detail/1107369074\n\n美式英语泛听播客|四六级托福雅思考研听力口语材料|个人成长心理学社会学|英文播客 English Podca
虚拟空间的网络安全一直很受重视。但具体的网络安全工作需要很高的持续注意力。由英国与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在捷克布拉格第33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主持的研讨会,主要讲了如何利用一些多动症、自闭症或阅读障碍等的神经多样性人群,使他们成为网络安全的守门员。很有趣!
地址:https://studyvideoh5.zhihuishu.com/stuStudy?recruitAndCourseId=485f5d50445a4859454a5859584d5a4250\n转载自智慧树课堂\n已完结\n全部课程已收录于合集中,可按顺序观看\n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社会心理学。\n第九章、吸引力和亲密关系(Attraction and Close Relationships)。\n第三节C、关系的类型(Types of Relationships)。\n 社会交换模型关注的是数量:回报越多(如奖励、公平),关系就越好(如满意度、持久性)。但回报总是必要的吗? 那么,不同关系之间的质量差异呢?更多的回报能否将泛泛之交转变为朋友,将朋友转变为恋人? 还是说,这些不同类型的关系本质上就有所不同?
起因是:以前认识的一个明星姐姐的一句话,想到我大学的一个教授Jordan Peterson,然后又想到杨子最近一期节目里的一段话引起了很大争议。
【名解】非参与观察、参与观察
【名解】无结构访谈/集体访谈
星座测试真的太准了!
突然想读一下~
十分钟速成课之社会学2:主要社会学范式
社会学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