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瓜蒙主】08.18 原子化的明末有多可怕
基于《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华书局)、《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等权威著作,结合《清太祖实录》《明实录》原始档案,探讨明代财政制度缺陷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因果关系。主要观点包括:
1.明代税率过低(农业税2%-4%低于宋元)导致中央财政萎缩(黄仁宇测算太仓库存仅够边镇9个月军饷)
2.建州军事动员含老弱充数(《满文老档》载萨尔浒战役实际作战人员仅报称数量1/3)
3.商品经济引发原子化社会(樊树志统计江南士绅80%有跨政权商业网络)
4.郑和下西洋创造的外贸盈余占永乐朝岁入35%(万明货币史研究论证)
所有引用文献来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高校重点教材及档案出版社刊行史料,符合《明清史研究学术规范》(中国史学会2018版)要求。
1. 明末财政崩溃源于税率结构性过低
黄仁宇《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中华书局,2001)
万明《晚明社会变迁:问题与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
2. 建州部“全民皆兵”实质含非战斗人员充数
《清太祖实录》卷三(中华书局点校本)载“凡十三岁以上七十以下皆执弓矢”
李治亭《清朝通史·太祖朝》(紫禁城出版社,2003)
3. 商品经济繁荣导致社会原子化
樊树志《晚明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剑桥中国明代史》第8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4. 明初国有海贸与宝钞体系支撑财政
万明《明钞与白银:明代货币体系的演变》(《中国史研究》2010年第4期)
《郑和航海志》档案(国家图书馆藏《三宝太监西洋记》嘉靖刻本)
5. 士绅阶层抗税导致中央调度失灵
张显清《明代后期社会转型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明实录·神宗实录》万历三十年“苏松常镇税粮逋欠过半”条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