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围魏救赵系列的第二期
大家好,我是艾伦·麦克法兰,剑桥大学人类学教授。 之前分享了关于活着的意义,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个很多人都回避的话题:死亡。 死亡和税收是人生的两大确定性。现在全球变暖、战争,都让死亡这个话题更靠近我们。当然,我的年龄也让这变得更现实——也许只是一次跌倒或心脏病发作,我就走了。 但死亡本身从未让我特别担心。像许多人一样,我真正害怕的是死亡的方式。正如济慈所说:"于午夜时消逝,无一丝痛苦",这是理想的死法。我希望能有尊严地、无痛地离开。 我已经过了精彩的一生,不相信会因为我做过的事而受到永恒惩罚。一些佛教僧侣曾开玩笑说我可能是某个菩萨转世——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是终结了。 但其他人的死亡就不同了。随着年龄增长,老朋友、父母,甚至比你年轻的人突然离世,每一次都是震撼。有些亲近的人去世会让你感到内疚,觉得本可以做更多。当你听到某首音乐或闻到某种气味时,对那个人的回忆会突然涌回。 我应对死亡、让自己不朽的方式,是通过我的工作。我不断写作、做项目、教学生,希望他们能传承我的思想。虽然我的肉体会消失,但我模糊地希望在50年、100年、500年后,人们会说“啊,我读过他的书”。当我把几卷自传寄给我的前导师基思·托马斯时,他说这些会让我不朽——这是我能得到的最高赞誉。 显然我最害怕的死亡是我妻子莎拉离世。如果她先我而去,我不知如何应对,理想情况是我们一起离开。现在的死亡变得更加孤立,缺少仪式感。英国人的葬礼一直相当个人主义。重要人物有盛大仪式,普通人则不会。原因很简单,许多社会有盛大的死亡仪式是因为需要重新安排社会结构,而在我们社会里,老年人的死亡几乎没有涟漪效应。 在尼泊尔,没人害怕死亡——没有天堂地狱,来世就是没有痛苦的今生。在日本和中国的佛教仪式中,也很少有肉体死亡后灵魂持续存在的概念。 最后想分享一个很美的想法。人类学家里奥·福琼研究的杜布隆岛民让死者逐渐消失:头骨先放在壁炉架上,几年后移到花园棚子里,棚子满了再移到海边,等海浪冲走。死者会变成海蛞蝓继续存在——虽然不再被辨认,但并未完全消失。我很喜欢这样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我希望最终能变成一只非常帅气的海蛞蝓。
-
关于个人情感/原生家庭问题,私信发“2025”我来帮你
回答网友问的问题. 本题的结论形式很容易让人想到升幂引理,其实也是这么去做. 通项转递推,说明整数 p=2情况,单独处理(升幂方法) 奇素数情况,证奠基用二项式定理 试图归纳过渡,发现缺少一些结论. 再次通项转递推,内层归纳将同余式变得对更多项成立 归纳过渡,再次用升幂方法,再次用二项式定理,最终引用内层的结论完成归纳过渡,进而完成本题. 虽然是数论问题,但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代数恒等式的.
25下教资需要准备的有: 《综合素质》35页 《教育知识与能力》54页 《89个简答题》 《作文万能模板》 《写作素材》 《材料分析题》 《教学设计题》 《app题库》 常考的都摆在这了,很适合非师范小白或者基础弱的宝子!!
喜欢的话,点个赞,点个关注,你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谢谢。 本人承诺会坚持更新,若未更新,可能因工作、家事等来不及,或没有审核通过。 发生上述情况则会延迟更新或者不再更新当期内容,请见谅。 注:本视频只做学习交流用。
历史纪录片,一字长蛇阵败于平民之手
八月一日 俄乌战争 加沙近况 萝莉岛事件
「寄生虫」免疫迷宫:一个寄生虫的致命伪装术
解除合同里,这10个套路要小心!
吃瓜蒙主 7月30日 八
知识综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