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音老人:中阴境界时面对种种恐怖景象怎么才能真正做到不惧怕?
BV1vKU1YjE4X
……这些淫欲心都断了就生色界天了。
色界比欲界要好,有很妙的色相,只是形象稀薄,我们肉眼看不见。色界有四禅天:即初禅、二禅、三禅和四禅。在达摩祖师未来之前,中国禅宗讲的都是“四禅八定”。在初禅天就能升腾放光;到二禅天就是喜悦无穷,即人们所说的法喜充满;三禅天则快乐无比,这个快乐是世间任何事情都无法比拟的。功夫做得好就可以尝到这个味道,快乐得很;四禅天叫舍念清净地,就是禅定功夫深了,乐也没有了。西方极乐世界中的“极乐”就是指都化空了,乐也不可得。假如你还有乐在,还是有心,还是有妄想妄念,还是没有成道。到了四禅天就连色也不住了。有的人说,我淫欲心没有了,但碰到好看的人还是想看一看。这就是色心还在。所以淫欲心是粗妄,色比较微细。我们除习气要先断淫欲,后断色相。假如没有什么美,没有什么丑,都平等了,那么我们就出色界到无色界了。
无色界并不是什么形象都没有,只是越高越微妙。越高越微薄。无色界即四空天,就是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如果我们认为有空可得,住在空上还是出不了空界。所以要无所住,空也不可得,那么就出了空界,即出无色界了。
假如欲断了,色断了,空也不住了,这样就竖出三界了。由于竖出三界很难,因此有一个方便法门净土宗可以横超三界。不用这么一层层地竖出。比如破竹子,竹节很多,竖着一节一节地破开很难。横着只要破一层就行了。修净土就是要破开这一层,横超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不论竖出三界还是横超三界,都要做功夫。即使是一层也要破开才行,不然还是出不了三界的牢狱。现在的净宗行人不好好用功,以为敲敲唱唱就行了。连这一层也破不开怎么能生西方,出三界呢?所以修净土的人还是要做到“一心不乱”,要得“念佛三昧”才行。佛在《阿弥陀经》中讲得很清楚:“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样才能往生啊!另外密宗的“颇哇法”也是教我们横超的。它是假佛力加持的一个方便法,比较简单,只要我们把脉管明点观想成功就行了(关于“颇哇法”在本书作了详细介绍)。修“颇哇法”用心痛切的人七天就能修成。假使我们不好好用功,七十天也不行。所以要好好用功才行。
假如功夫做得好就应当有空、乐、明三种妙明境界现前。但是我们不能着相,如果着空相就不能出空界,着乐相就不能出欲界(这个乐就是淫欲心的乐),着光明相就不能出色界。禅宗有个公案讲:一个和尚修法修的很好,时时刻刻如朗月当头。就是时时刻刻头上像有一个明亮的月亮大放光明。他去请教曹山祖师(洞山的徒弟叫曹山——即曹洞宗):“朗月当头如何?”曹山祖师答道:“犹是阶下汉”。就是说他还在色界之下。他又请求曹山说:“请师父慈悲接引我上阶”。曹山答道:“月落时相见”。这个公案讲得很好。那么?“月落时”,是不是指月亮没有了,黑暗了呢?不是!而是说我们在光中要不觉得有光。就像鱼在水里不觉得有水,我们人在空气当中不觉得有空气一样,就是要求我们既不住着身体化空,也不住着快乐无比,更不住着大放光明。如果事事无住,那就成就了。一有住着就落窠臼而不能圆证佛果。
佛在《金刚经》中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人理解为凡所有相都是空。其实空并不是没有相,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对于空的理解有很多种:凡夫认为是相对空,也叫顽空;外道认为是断灭空;二乘认为是析法真空,也叫偏空;初入门菩萨认为是体法真空;而佛所证得的是妙有真空。下面我们分别解释:
凡夫认为空是针对有来讲的。杯子放在这里是有,拿走了就是空;杯子里装水是有,水倒掉了就是空;人活着就是有,人死了就是空。机械地将空和有对立起来,这就是凡夫对空的理解,就是相对空。外道认为凡有相的都是虚妄,任何相都不要,认为这就是空,死在那里了。要是这样的话,房子不要烧掉算了,衣裳不穿脱掉算了,连饭也不用吃了,都空掉好了。所以这样理解是错误的,这就是断灭空。二乘人所证的空是析法真空(析就是分析)。他们经过分析认为:所有事相都是假的,只有我们的法身是真的。离开了相另外有个法我在,这样就把色法和心法分成两个部分。认为色法是色法,心法是心法,要证成妙体,就要离开色相。这就好比镜子和影子,他们要避开影子而执取镜光,实际是偏空了。我们知道色法有形体、颜色、有相可见,心法没有形体无相可见(比如我们的思想)。两者可以分别,但不可分开。他们不知道色法就是心法所显现的,偏执心法,执取法我,这样就偏空了。所以二乘人逃避世法,躲到深山里修行,这样就不能圆满。初地菩萨(又称初入门菩萨。天台宗和华严宗均分五教。天台宗分:藏、通、别、圆、小乘;华严宗分:始、终、顿、圆、小乘。天台宗的通教和华严宗的始教都是指初地菩萨。)认识到任何事相本来没有自体,当下即空。……
-《中有释要》元音老人 著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