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友读书会 | 韩炳哲《倦怠社会》:在不停奔跑的疲惫年代,我们真的更自由了吗?
作为教育者,我们不可能教唆孩子完全跳出这种逻辑。
毕竟,一旦脱离,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可能遭遇更大的困境。但我们至少可以在教育实践中创造一些缓冲的空间。比如,在课程里留出一些“慢”的时刻,培养学生的理解与共情,让他们在紧张的竞争中也能感受到支持与关怀。哪怕无法改变社会的整体节奏,我们也能帮助学生从“病态的倦怠”转向“治愈性的倦怠”,在有限的环境中尽可能保持身心的完整。
是啊,生命的意义也许并不在于赢得更多、自律更多、自我鞭策更多。走了这么久的路,大家也都累了吧。我想,我们需要学会适时放下那种、对“积极”的执念,去理解:倦怠并不是失败,它提醒我们,我们依旧是人,而不是机器。能清醒地看见自己所处的结构,不被裹挟其中,尽力守护心灵的完整——或许,这才是这本书真正想给予我们的启示。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