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搞定!茶叶工艺的【底层逻辑】
基础知识:
1茶叶是按照【加工工艺】分类
2同一片叶子,可以制作成任何一种茶类。
3【适制性】问题:能做,但不一定不适合,不一定好喝。
底层逻辑:
-绿茶、乌龙茶、红茶:通过酶活性从 “灭活→激活→完全作用”,实现茶多酚氧化度从 “0→完全”,对应汤色从绿→黄→红,滋味从鲜爽→醇和→浓醇。
-白茶:不杀青,依赖鲜叶表面的内源酶和环境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在低湿度、弱光照下缓慢氧化
-黄茶:杀青灭酶后,通过湿热环境(温度 30-40℃,湿度 80%-90%)引发【非酶促氧化】
-黑茶:跳出 “酶促氧化” 框架,以微生物代谢(后发酵)为核心,利用菌群分解大分子物质,形成独特陈化品质。
视频内容补充
1【萎凋】书本上,绿茶黑茶等可能不会写,但是存在于绝大多数,实际的制茶过程。
2【萎凋】的其他名字:摊青、摊放、摊晾、日光萎凋(晒青)、室内萎凋
3【不同萎凋的区别】:时间、温度、湿度。室内室外。机器人工。
4【干燥】两个思路,需不需要附加香气。
不附加:电加热,铁锅或者专门的机器,本质上是一致的。
附加香气:炭焙,木头烟熏等,本质就是让茶叶吸附香。
【简易理解】羊肉串,电烤还是碳烤
5【干燥】一般规律:电焙温度,温度时间可控。炭焙温度不好控,需要技术。
批量大规模一定是电焙。
争议点:
1【每款茶-工艺细节不同】视频目的是为了梳理六大茶类的一般规律。实际具体到某一款茶中,工艺会有无数细节。例如:白茶萎凋方式有三种,岩茶焙火程度方式也有细分。
2【发酵的定义】茶叶工艺的 “发酵”vs微生物发酵
-微生物发酵(生物学定义)
指微生物在代谢中分解有机物产生产物的过程(如酿酒的酵母发酵、酸奶的乳酸菌发酵)。仅黑茶的 “渥堆发酵” 属于典型微生物发酵
-茶叶工艺的 “发酵”(行业术语)
是茶多酚在酶(内源酶,如多酚氧化酶)作用下的氧化程度描述,属于生物氧化(酶促反应),与微生物发酵(黑茶除外)无直接关联
一键三连!!!!!!
立即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