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校变“疼校”,特朗普手刃哈佛,最终痛了谁?

鼎圣新闻网

2025-05-25 来源:中国新闻社

最近,汇聚了全球顶尖人才的哈佛很头疼。

5月22日,哈佛大学与美国政府的斗争骤然升级——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学者项目资质,禁止该校招收国际学生。

截至2023年秋季学期,国际学生占哈佛学生总数的比例已经超过27%。这一举措让接近三分之一的学生无所适从。

哈佛大学的教授们担忧说,这一措施“在各个层面上都是可怕的”,如果政策最终生效,“许多实验室可能将会空无一人”。

今年,美政府先后要求哈佛关闭“多元化、平等、包容”(DEI)项目、削弱管理人员权力、整改招生标准等。

哈佛拒绝后连续遭美国政府施压,包括宣布冻结22亿美元联邦资金、取消4.5亿美元拨款、威胁吊销该校国际学生签证、威胁剥夺该校“免税地位”等。

如今,美国政府以哈佛“拒绝遵守提供有关其国际学生记录的要求”为由,再次拿其“开刀”,并直接威胁称,这是对“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

特朗普拿出不惜与大半个教育界为敌的架势,究竟图什么?

在本轮巴以冲突背景下,美国多地高校爆发了一系列支持巴勒斯坦的抗议活动。特朗普政府因此以“反犹主义”指控为棍棒,对数十所大学采取强硬行动。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西北大学等均受到影响。

其中,哥伦比亚大学一度“让步”,同意了特朗普政府的几项改革要求,包括推进在校园里禁止戴面罩的计划、赋予安全官员逮捕权等。但该校同时在声明中表示,“不会放弃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立性”。

哈佛选择“硬刚”,拒绝整改,抗议起诉。每当它表现出拒绝服从政府要求的态度,一道更加严厉的惩罚措施便随之而来。

白宫抨击哈佛大学已成为“炫耀道德优越感和歧视行为的滋生地”。美国土安全部部长诺姆指责哈佛“营造了一种不安全的校园环境,对犹太学生充满敌意,宣扬对哈马斯的同情,并推行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多元化、公平和包容’政策”。

这一做派让人不禁发问:所以,美国政府就干脆摒弃“多元化、公平和包容”了?向来强权惯了的美国什么时候这样为犹太人维护公平正义了?

更荒诞的是,美国将追责哈佛的原因归为哈佛与中国的合作。事实上,本届美国政府针对哈佛的行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月,而直到22日之前几天,美国政府才临时提出要调查哈佛与中国的关系。妥妥的临时“甩锅”。

美《福布斯》杂志称,教育曾被视为一个非政治领域,但在美国,教育就像文化中的其他领域一样,已日益政治化。

刺向哈佛的刀刃最终又会伤了谁?

多家美媒指出,美国政府举措“直接破坏了哈佛大学吸引全球优秀学生的能力,扼杀其学术实力”。

哈佛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警告说:“当大学失去挑选全球最聪明头脑的权力时,美国失去的是未来。”

今年3月,一项对1600名美国科学家的调查显示,75%的人正在考虑离开美国。

一个国家将教育政治化,是刀刃向高校、学者、学生,更是刀刃向自己,断的是美国的人才活水和创新根基,毁的是一个宣扬所谓“民主自由”的国家的立身之本。

当然,不得不提的还有,希望美国能从打心眼里不在意留学生们带来的经济收入。有统计显示,仅在2023-2024学年,哈佛留学生就交了3.84亿美元的学费。他们在美国生活,还要租房、吃饭、购物,支撑了数千个美国工作岗位。

当特朗普被问到“为什么不想让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来哈佛”时,他回答道:“哈佛大学的学生需要补习基础数学。很多人甚至算不出来2+2,他们到底怎么被录取的?”

且不说这话荒诞与否,但比2+2更简单的数学道理是,如果做不到多元开放包容,那么1乘以再多的1也只能是1。

作者:吴蓓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