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 记者 心月】在2025年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前夕,高通技术公司工程技术高级副总裁兼无线研究全球负责人庄思民博士(Dr. John Smee)通过博客文章系统阐述了高通在6G技术演进、AI原生系统构建及频谱效率提升等领域的研究方向。通过对基础无线技术突破、卫星通信整合及智能化网络优化的介绍,展现了高通推动无线连接向全域化、智能化发展的演进路径。
基础无线演进:覆盖与容量的双重突破
庄思民博士认为,覆盖和容量,作为最基础的无线网络能力,仍值得重点关注。
当前低频段网络虽具备广域覆盖优势,但带宽限制已成为5G向6G演进的主要瓶颈。为此,高通将在新空口中引入新技术以显著提升频谱效率,并在所有频段增强覆盖。
除了地面网络的增强,高通还在推进非地面网络(NTN)卫星通信技术,即通过5G卫星与地面网络协同,填补偏远地区与海洋的覆盖空白,实现全域连续连接。例如,汽车或物联网终端在地面信号弱化时,可无缝切换至卫星信号以维持服务。
在容量扩展方面,高通还优化MIMO系统设计,以支持中高频段的新频谱——FR3频段(7-15GHz)Giga-MIMO系统就是利用中高频段释放400MHz广域带宽,其覆盖性能接近现有低频段网络。仿真与实测验证显示,该系统在吞吐量提升方面潜力显著。
此外,高通聚焦数据中心无线化与超本地化连接需求,毫米波(24GHz+)和太赫兹(100GHz+)频段可替代光纤,为云计算与边缘计算提供高灵活性与低延迟的连接方案。
AI原生系统:端到端智能化升级
庄思民博士指出,高通的6G愿景是打造一个AI原生的系统,强调未来网络需具备动态自适应能力。例如,通过终端侧与云端AI协同优化信道状态反馈(CSF),即使模型未在所有场景训练,仍能显著提升系统性能。
此外,高通还强调无线AI模型的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性,通过高效的模型切换和终端侧自适应来最大化系统性能。
在网络运维层面,数字孪生技术结合AI能力,可实时优化网络切片配置与关键性能指标(KPI)。数字孪生的应用范围还进一步延伸到了无线射频操作领域,高通通过演示展示了基于用户分布感知的半静态波束成形与针对用户特定需求的动态波束成形,这两种运营模式协同应用可显著提升网络响应速度,这一演示也为RAN自动化(如高通跃龙RAN自动化套件)提供了未来愿景。
新兴服务范式:从通信到感知的扩展
扩展现实(XR)被视为下一代移动体验的核心。高通正与合作伙伴构建分布式空间计算架构,依托终端侧与边缘云协同处理,实现低延迟、高保真的沉浸式交互。
射频感知技术的融合开辟了通信之外的新场景,包含环境建模和无人机监测等。环境建模,即通过实时光线追踪生成高精度数字孪生,优化障碍物检测与通信效率;无人机监测则是基于无线信号反射特性,实现无人机的实时定位与跟踪,为公共安全与物流管理提供支持。
展望6G:持续推动无线技术演进
2025年标志着6G标准化的正式启动。庄思民博士透露,高通将参与3月份即将在首尔举办3GPP 6G RAN全体会议,持续引领和推动无线技术向6G演进。
他表示:“未来将有许多富有挑战且令人兴奋的工作,并且有望改变世界。展望未来,无线技术进步对我们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社会至关重要,高通坚信边缘终端侧智能技术将创造价值,让用户切实感受到技术带来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