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8月7日,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0年7月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20年7月1日至2020年7月31日,北京市共监测电视、广播、平面等传统媒体广告404074条次,发现涉嫌违法广告106条次,涉嫌违法率0.03%。
北京市对传统媒体共监测发现,本月传统媒体共有15个类别的广告出现涉嫌违法。其中排名前五的为医疗诊疗服务、收藏品、医疗器械、奶粉(并列第三)、非处方药广告,占全市传统媒体涉嫌违法广告发布量的78.30%。
其中医疗诊疗服务广告以31条次的涉嫌违法量位列第一,在监测304条次中存在10%的涉嫌违法量。主要违法表现为:1、利用患者、卫生技术人员、医学教育科研机构及人员以及其他社会社团、组织的名义、形象作证明的;2、未按照《医疗广告审查证明》核准的广告成品样件内容与媒体类别发布医疗广告。
医疗器械和奶粉广告分别以11条次的涉嫌违法量并列第三,医疗器械涉嫌违法主要表现为:1、未经广告审查机关审查批准,发布医疗器械广告;2、使用患者等的名义或者形象作推荐、证明。奶粉涉嫌违法表现为:食品广告出现医疗用语或与药品相混淆的用语,直接或者间接地宣传治疗作用,借助宣传某些成份的作用明示或者暗示该食品的治疗作用;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
本月传统媒体广告监测量环比上升8.55%,广告涉嫌违法量环比上升53.62%,涉嫌违法率较上月上升0.01个百分点。
其中,电视媒体发布涉嫌违法广告47条次,较上月增加47条次,主要类别为收藏品、奶粉,涉嫌违法率为0.02%;广播媒体未发现涉嫌违法广告;平面媒体发布涉嫌违法广告59条次,较上月增加20条次,主要类别为医疗诊疗服务,涉嫌违法率为0.15%。
记者发现,传统媒体与互联网涉嫌违法广告的类别排名第一的均为医疗诊疗服务类,而在传统媒体涉嫌违法广告的前五名中,与医疗相关的有3个,分别为医疗诊疗服务、医疗器械类和非处方药类,因此,医疗广告发布除了要从源头开始从严管理,还应加强传播渠道管理,避免更多患者上当受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