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天寒,河南省信阳市羊山新区彭家湾乡潘寨村的蔬菜大棚内却生机盎然。农户们凭借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精细的管理,将“冬闲”转变为“冬忙”,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近日,来到彭家湾乡的家庭农场合作社,只见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地排列在田野上。步入大棚,满眼翠绿,各类蔬菜长势喜人。
冯小平是潘寨村村民,自从村里建起了大棚,她的生活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里,我们干点力所能及的活儿,每天能挣70元钱,一年下来,能有一两万元的收入。”冯小平满脸笑意地说。
大棚蔬菜种植不仅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更成为他们增收致富的“金钥匙”。据羊山新区志奎种植养殖家庭农场负责人张媚雨说,目前合作社的大棚种植面积已达80亩,有芹菜、菠菜、广东菜心、萝卜、白菜等。这些蔬菜不仅销往信阳市大型农贸市场、超市和商场,丰富了当地百姓的餐桌,还吸引了河南南阳、驻马店和湖北等地的客户前来下单。
“我们会对蔬菜进行清洗、包装和分装,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张媚雨说,“附近的居民,特别是60岁以上的老人,很多都在我这里找到了工作。他们每天都能挣点生活费,贴补家用。”
“大棚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坚强领导和有力支持。“为了帮助合作社和农户搞好大棚建设,我们邀请了市、区级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传授科学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积极推荐合作社负责人参加农业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彭家湾乡潘寨村驻村第一书记秦爽如是说。
目前,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彭家湾乡实现了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了农业附加值,为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大棚蔬菜种植还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让乡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彭家湾乡相关负责人表示,彭家湾乡将继续发挥大棚蔬菜种植优势,加强农业技能培训和技术创新,推动大棚蔬菜种植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和乡村旅游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加强劲的动力。(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