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中部 > 科创教育

河南襄城:校地合作塑“新颜” 文明实践润心田

时间:2025-07-08 浏览:

昔日斑驳老墙变身“网红”艺术长廊,高校学子牵手留守儿童共绘乡愁愿景,村民议事迎来“巷长理事会”新平台……今年以来,在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紫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指导下,马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积极发挥平台枢纽作用,以高校资源引入为笔,以群众广泛参与为墨,探索出一条以文化人、共建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

依托紫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统筹优势,马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功对接引入高校优质资源。针对村内长期存在的卫生环境“痛点”,该站精准策划了“老墙焕新”志愿服务项目。由高校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团队深入村庄调研,聚焦村史民情和群众需求,在20余处陈旧破损墙面上,精心创作了“农耕记忆”“乡愁符号”等主题的大型文化墙绘,成为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鲜明地标。

同时,“高校智库+实践基地”模式也在马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推进,首批如《传统手工艺创新设计》等乡土特色课程已完成研发,预计年培训村民超过300人次,为乡村产业振兴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在马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精心设计的“老墙焕新”项目中,“村民点题—学子创作—共同绘制”的参与模式被探索应用。村民们提出的“晒粮场笑语”“百年老槐故事”等7个金点子被采纳;20余名村里的孩子拿起画笔,在专业指导下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在实践站的引导下,“巷长理事会”“乡风评议会”等村民自治新载体应运而生。从被动“观望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彰显着“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理念正生根发芽。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既要塑宜居之‘形’,更要铸文明之‘魂’。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必须成为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时代新风的有效载体。”紫云镇相关负责人在总结马赵村实践时表示,紫云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引领马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的路径,正是将优质资源引入乡村、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升整体文明素养的创新实践。

下一步,紫云镇将依托镇村两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持续提炼推广马赵村经验模式,深化校地合作内涵,丰富文明实践活动载体,进一步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成“主人公”,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成效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强大动力,努力推动全镇乡村实现从“环境美”到“全域美”,再到“人文美”的跨越式提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