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结果也能‘全国漫游’了!”近日,家住湖北省宜昌市的陈先生因膝关节不适,转诊至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复查。医生在“宜健通”上看到了他在西陵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的CT结果,这让陈先生直呼“真方便”。
长期以来,患者看病需要提着影像资料来回跑。如今,“一袋胶片”正在被“一片云”取代。作为国家医疗保障局指导的“医保影像云索引”试点省份,湖北省建立了三级数据互通架构。医生通过统一平台,能够快速调取患者的历史影像数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人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十四五”规划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医疗卫生体系。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让群众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无人机在江苏省东台市人民医院与东台市梁垛镇临塔村卫生室之间往返飞行,将村民所需药品从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送往村卫生室,再搭载村民的检验标本等返回东台市人民医院。依托县域医共体,东台市有效缓解基层医疗资源不足难题。
“十四五”时期,我国深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着力构建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目前,已设置13个专业类别国家医学中心和儿童类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12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加快实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截至2024年底,已有2188个县(市、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结果互认”加快推进。
健全全民医保制度,努力减轻群众看病就医负担——
今年以来,在广东省广州市,经过生育保险报销后,7000多名“宝妈”生娃自己花费不到100元。2024年,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将辅助生殖纳入医保,享受各项生育保险待遇的人次同比增长30.2%。
“十四五”时期,我国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实现了医保覆盖面从小到大、保障水平从低到高、管理服务从有到优的转变。
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建立了全球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农村低收入人口和脱贫人口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目前,职工医保和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0%和70%左右。4年多来,全国跨省份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惠及5.6亿人次,累计减少参保群众垫资5900亿元。临床用药更加丰富。2024年版国家医保目录内药品总数达3159种,涵盖肿瘤、慢性病、罕见病、儿童疾病等领域,过去很多群众用不上、用不起的药品也进入医保目录。
构建强大公共卫生体系,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
2024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禹梦洋有了新工牌和新工位。作为一名专职疾控监督员,禹梦洋进驻长兴县人民医院工作,督促落实传染病防控责任。
“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快推进医防协同、医防融合。医疗机构疾控监督员制度试点扩大到254个地市,在1041所哨点医院开展流感等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
在公共财政支持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到99元。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开通12356全国统一心理援助热线。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2018年的17.06%提高到2024年的31.87%,崇尚健康、追求健康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