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综合报道 记者 姚倩】4月18日,国家医疗保障局(以下简称“国家医保局”)举办“医保部门助力科技创新”分享会活动,脑机接口、人工心脏、人工瓣膜器械、质子放射治疗、人工耳蜗、人工喉等前沿科技的研发生产、临床应用受到关注。
目前,国家医保局已发布2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其中新增涉及新产品的价格项目达100余项,包括人工心脏、人工耳蜗、质子放射治疗等新产品和新技术。
“医保部门聚焦诊疗空白和患者需求,在编制立项审查的过程中,新增了一系列前瞻性价格项目,将有限的政策资源用于支持高水平的创新。”国家医保局价格招采司医药价格处处长蒋炳镇表示,这些前瞻性价格项目涵盖了人工心脏、人工瓣膜、人工耳蜗等多个医疗前沿领域。
以“人工心脏”为例,作为一种机械泵装置,“人工心脏”以机械力的形式直接替代心脏的泵血功能,通过机械能持续推动血液流动解决心脏的“动力问题”。由于制造精度和技术难度极高,“人工心脏”被誉为“医疗器械皇冠上的宝石”。
今年3月份,国家医保局编制印发《心血管系统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适应第三代植入式“人工心脏”手术收费需要,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新增“心室辅助装置植入费”“心室辅助装置取出费”“心脏植入式装置适配费”等价格项目,分别解决手术植入、手术取出、术后调试等医疗服务计价收费问题。
目前人工心脏植入手术的整体费用已从百万元级别降至70万元左右。其中,航天泰心科技有限公司承诺降价至49.9万元/套;今年3月份,各地陆续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结果,单套价格从平均21万元降到5万元,同样大大降低了治疗的经济门槛。
3月份以来,人工耳蜗国家集采中选结果正式执行,人工耳蜗单套(含植入体、言语处理器)从集采前的均价20余万元降至集采后的5万元左右。
索诺瓦副总裁、中国区经理方芳在分享会上介绍,人工耳蜗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麦克风采集声音,声波由声音处理器转换为数字信号并处理。其次磁铁吸附的头件将处理后的声音信号传至植入体,插入耳蜗的电极放电,刺激听神经。最后听神经产生冲动并传递至大脑,从而感知神经。
据了解,索诺瓦旗下领先仿生公司(AB耳蜗)的创新技术成果——高分辨率Ultra 3D人工耳蜗植入体带来了技术革新。Ultra 3D人工耳蜗植入体采用革命性的3D磁铁技术,其独特设计使磁铁组件能够顺应强大的三维磁场变化,在三维方向上自由转动,即便是3.0T MRI核磁共振检查也能直接进行,无需额外准备或手术干预。检查结束后,只需要重新佩戴上外部声音处理器即可恢复聆听,实现了免麻烦、无疼痛和不间断聆听的用户需求。
针对人工耳蜗相关价格项目,蒋炳镇介绍,为配合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实施,优化提升人工耳蜗治疗服务,国家医保局在《耳鼻喉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试行)》中设立了人工耳蜗植入费、取出费、适配费等价格项目,并在人工耳蜗植入费中将“畸形耳蜗”作为加收项,鼓励医疗机构为复杂病例患者提供更加规范的治疗服务。“目前天津市医保局已率先落地相关价格项目,人工耳蜗植入费、取出费、适配费价格水平分别为3500元、1950元和135元。”蒋炳镇说。
新增的价格项目还涉及质子放射治疗、人工喉、脑机接口等新产品和新技术。蒋炳镇表示,国家医保局在甄选新产品和新技术时,重点关注满足临床急需、技术相对成熟、促进增量发展、体现劳务价值4个维度。蒋炳镇表示,国家医保局将继续畅通高水平、新技术价格立项的绿色通道,推动满足患者急需的创新成果加快进入临床,期待有更多高水平的新技术产品涌现,也希望相关企业能够根据临床价值、供需关系和支付能力等因素合理自主定价,让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