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健康 > 健康热点

国家卫健委雷海潮: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

时间:2025-09-11 浏览: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李青云】9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

如何推动建立中国特色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善群众就医体验?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会上介绍,按照“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这样一个工作目标,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向居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展:

一是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动资源和服务更加贴近居民群众。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东北地区、省域内人口较多的地市和基层进行延伸和下沉。在全国设立国家医学中心,目前已设置13个类别26个国家医学中心。会同有关地方,在省域范围内一些地市设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已经设置了125个。有些省还在建设省域范围内医疗中心,根据我们统计,有114个省级医疗中心正在建设,有的已经建成,并且开始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质优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另外,我们推动城市公立医院对口支援帮扶县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的就是让上级医院的专家到患者“家门口”为大家提供诊疗服务。同时,也帮助基层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和能力。全国的巡回医疗服务工作已经作为一项制度安排,今后将在全国持续开展。巡回医疗服务工作对于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促进三级医院、二级医院帮扶基层将会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

二是促进分级诊疗,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推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落实功能定位,完善首诊负责制,加强转诊服务,建立完善远程服务网络,实施了“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的服务方式,促进化验检查结果互认。今年以来,取消了医疗机构的门诊预交金,住院预交金费用水平也进行了相应调整和下降,这项举措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根据统计,截至今年8月,全国有338个地市(州、盟)互认医学检查化学项目超过200项,县域医学影像、心电等资源共享中心及中心药房已经普遍建立。全国81个城市的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正在试点推进当中,2199个县区开展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2024年,全国双向转诊的医疗人次数达到3600万,比2020年增加了46%,群众上下转诊更加便利。

三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持续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因地制宜推广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国务院成立了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就在上一周,国务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协调机制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好福建三明医改经验,坚持公益性导向,使公立医院在服务群众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良好的作用。据统计,通过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87%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都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门诊候诊时间缩短,5500多家医院建立了“一站式”服务中心,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模式推广到2000多家二级以上医院,有83%的三级公立医院开展了日间手术服务,患者不用过长时间住院就能够解决自己的健康问题。另外,我们试点开展了免陪照护服务,有4000多家医疗机构通过“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方式为居民提供上门护理服务项目,项目内容多达60多项。互联网医院在全国发展到3756所,目前居民患者可以通过点手机的方式获得互联网医院提供的医疗服务。根据统计,去年互联网医院开展的诊疗人次达到1.3亿,极大方便了百姓看病就诊需求。另外,为适应居民多样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外商独资医院在国内都已经落地服务,根据统计,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已经多达60多家。

雷海潮介绍说,今年我们还加大了儿科和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力度。99.5%的三级公立综合医院和98.4%二级公立综合医院都已经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我们的目标是,到今年底,所有的二三级公立综合医院都能够提供儿科医疗服务。另外,99%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能够提供心理门诊服务,97%的地市至少有一家医院可以提供睡眠门诊服务,这对于缓解一部分居民心理焦虑倾向,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帮助。此外,从今年初开始,就推进“12356”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在全国的普及,到今年5月1日,普及的目标已经实现,每个地市都能够通过“12356”心理援助热线面向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健康方面的服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