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融媒 > 融媒采风

在拉萨为钢轨做“B超”,特别飒!

时间:2025-08-29 浏览:

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携手环球网、哔哩哔哩推出“视觉新国企 · 幸福宝‘藏’”主题活动,踏上雪域高原,实地探访央企在西藏建造的“大家伙们”——从青藏铁路到光伏风电,从机场油库到示范村落……原来“世界屋脊”上的超级工程这么酷!第三期看中国铁建女子探伤班 如何以细腻与坚韧守护青藏钢轨,用青春诠释高原上的巾帼担当。

提起拉萨,你会想到什么?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阳光、甜茶、布达拉宫,一千个读者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游客也会品出一千种拉萨。

但对驻扎在世界海拔最高铁路青藏铁路养护基地的女子探伤班来说,拉萨是夜幕降临时的负重前行是探伤作业时的狂风呼叫……

面对复杂的探伤作业和高海拔作业环境的双重挑战,女子探伤班以女性的细腻、严谨,守护着这条连接雪域高原和内地的钢铁大动脉。

那么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给钢轨做“B超”是一种什么体验呢?钢轨这个“铁疙瘩”也会生病?钢轨是铁路轨道的基本承重结构,用于引导机车车辆行驶,同时为车轮的滚动提供最小阻力的接触面,钢轨要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抗弯强度、断裂韧性、稳定性及耐腐蚀性能。

温度是影响钢轨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青藏铁路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占全线85% 左右,年平均气温在0℃ 以下,昼夜温差可达20℃,钢轨的热胀冷缩现象也随之加剧。

“伸”“缩” 之间,钢轨内部容易产生细小的裂纹,加之高海拔导致的缺氧、冻土等问题,使钢轨更容易受到损伤,可能会出现细微孔洞、疏松等,为铁路安全运营带来严重威胁。

女子探伤队员正在进行波形异常分析

通过“B超”超声波对钢轨进行探伤,就是病害治理的第一道工序。“B超”在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通过超声波原理形成的图像,能够清晰地解剖各个器官的结构。

在钢轨探伤作业中,铁路探伤工被称为钢轨的“B超师”,女子探伤班使用的超声波探伤仪,既是钢轨“听诊器”,也是探测钢轨伤损的重要法宝。它可以帮助探伤队员检测钢轨内部的裂纹、伤损、病害等。

长期以来,在探伤行业中男性从业者居多。2019年,中铁十二局铁路养护公司打破行业常规,筹划组建铁路养护女子探伤班。

世界海拔最高铁路养护女子探伤班成立揭牌仪式

这支世界海拔最高铁路上的首支女子探伤队伍,负责青藏铁路羊八井至拉萨区段,80公里的探伤养护作业。

女子探伤班负责人邢征介绍,这支队伍是个名副其实的多民族团队,现有的10名成员中,包括3名藏族姑娘、5名汉族姑娘、1名回族姑娘和1名土族姑娘 ,在年龄分布上,既有沉稳干练的“75后”,又有朝气蓬勃的“00后”,平均年龄31岁 。

在传统上男性主导的探伤作业领域,性别差异以及青藏铁路恶劣环境给女子探伤队员们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女子探伤班驾驶双轨式超声波探伤仪进行作业

双轨式钢轨超声波探伤仪 ,是女子探伤班进行探伤作业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像小火车般在轨道上快速行驶,并同时完成两股轨道的检测。但这台“小火车”每次需在作业现场,完成组装才能上道,而要将这台重达150公斤的庞然大物拼装起来,着实得费一番功夫。

组装双轨式超声波探伤仪

高原稀薄的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一半,在走路时都会呼吸急促、心跳剧烈、头疼欲裂的“日光之城” ,人体血氧饱和度会比在平原时低10%,简单的抬举动作都相当于负重20斤。

姑娘们却要抬着几十公斤重的仪器,弯腰俯身、穿过铁路线防护栏,再踩着碎石、道砟,一步步滑上3米高的路基开始作业。让姑娘们的每一次发力,都格外沉重。

“天窗”作业前班前安全教育

女子探伤班班长傅玲介绍,探伤区间“天窗” 时间一般都在傍晚至凌晨,每个“天窗”点,队员们至少要提前1小时到达指定位置,开展设备组装和班前安全教育。

在现场,随着作业指令的下达,“小火车”丝滑平稳前行,仪器发出低沉的嗡鸣声,耦合剂水流均匀喷洒在轨面上,形成一道透明的薄膜。

夜间探伤作业

该设备可实现双股钢轨轨头、轨腰、轨底中部 的全覆盖同步探伤检查 ,该设备与电脑进行匹配,通过大数据运算,将超声波数据及时显示到电脑屏幕 上,“B超师”通过对波形的分析,可以准确查找出钢轨病害。

作业时还要对疑似伤损反复回放比对,对重点作业地段做好标记,提高采集数据的有效性。分析组做到回传数据当日分析,督导作业组对伤损报警点进行现场复核,不放过每一处疑似波显。

在守护“钢铁动脉”中抒写青春之歌

在中铁十二局铁路养护公司“B超师”的实训基地,这里既是他们日常演练的场所,也是平时生活、休息的地方。

培训基地进行日常操作训练

在室外的训练场,模拟轨道上整齐排列着与实际线路一致的钢轨、道岔和焊缝。高原上钢轨伤损病害复杂,“B超师”平时就在这里,反复练习设备操作、波形分析,帮助超声波精准探测内部缺陷,以提升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确保实际上线作业时零漏探、零误判。

除了日常一遍遍的操练培训,她们还有每日繁重的理论知识学习。

探伤理论知识学习

白板上队员们手绘的波形图谱和操作要点清晰可见,旁边是一排排整齐的笔记本,里面记录着设备调试参数,环境对检测的影响等细节。

钢轨探伤工需“持证上岗”,目前已有6人顺利通过了国家级探伤工考试 ,4人正在接受专业取证培训。空闲之余,探伤队员们也有自己的兴趣爱好,骑行、打卡公园、读书……

艰巨在于漫长,光荣在于平淡。

无论是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女子探伤队员们始终坚守在岗位,沿着两条铁轨一步一步前行,为每一寸钢轨做着细致入微的“体检”,守护着这条经济线、团结线、生态线、幸福线。

探伤作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