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截至8月10日,8月8日晚间,A股市场迎来两起退市事件。ST天茂(000627)公告拟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上市交易,而ST高鸿(000851)因长期财务造假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告知书,面临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今年以来,主动退市案例显著增加。截至8月10日,已有5家公司通过股东会决议或吸收合并方式主动退市,远超2020 - 2024年每年1 - 4家的水平。其中,中航产融、玉龙股份和*ST天茂以股东会决议方式主动撤回股票在交易所的上市交易,目前中航产融和玉龙股份已经摘牌退市;海通证券、中国重工则通过吸收合并实现战略整合,国泰君安证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已实施完成,海通证券终止上市,中国船舶吸收合并中国重工于7月份获得证监会注册批复,目前仍在进行中。
以*ST天茂为例,其至今未披露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根据深交所股票上市规则,若公司在9月初仍不能披露2024年年报,将触发规范类强制退市,在此情况下公司选择主动退市。
在主动退市案例增加的同时,重大违法强制退市的情况也不容忽视。今年已有10家公司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指标,其中*ST高鸿存在虚增收入35亿元、利润40亿元的系统性造假行为,其董事长付景林被罚款750万元并终身市场禁入,相关责任主体合计被罚1.67亿元。监管层明确“应移尽移”原则,该案已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新“国九条”)及配套政策推动退市规则迭代升级。2024年新规将财务类退市营收门槛从1亿元提升至3亿元,新增一年严重造假退市情形,今年以来已有9家公司因营收低于3亿元等财务指标不达标退市。交易类退市方面,8家公司因股价低于面值或市值不足5亿元退市。
据统计,2024年55家退市公司中,35家被证监会立案追责。
此外,监管层通过“并购六条”等政策鼓励市场化退市,打击“保壳”行为。今年以来,已有12起“A并A”案例落地,如国泰君安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消除同业竞争的同时实现资源整合。
数据显示,截至8月10日,今年以来已有30家公司退市,其中重大违法、财务类、交易类分别占一定比例,形成均衡出清格局。(陈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