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中国金融市场迎来重要消息。一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强劲,超出市场预期。日前,央行对中期借贷便利(MLF)的操作进行了重大变革。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消息,自3月起中期借贷便利(MLF)将采用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操作。虽然债市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上涨,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在经济回暖的背景下,“债牛”难以全面回归。
过去一周,债市在MLF相关消息的刺激下,迎来了久违的大涨。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前年的高点下行了10~15个基点。本周,央行宣布开展4500亿MLF操作,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操作不再设定统一的中标利率,这被市场解读为MLF利率政策属性的退出,有机构将其理解为“结构性降息”。
在此之前,债市经历了超过3个月的回调,这是近年来最长的一次债市下挫。尽管MLF的变革为市场带来了一丝暖意,但由于一季度经济数据仍有亮点,中、外资机构纷纷上调一季度GDP预测,共识预测在5%以上,因此,债券交易员近期开始逢高获利了结。
数据显示,2025年1~2月经济开局良好,尽管外需、地产投资、通胀数据偏弱,但需求端固定投资、消费增速回升,供给端工业生产较快,维持5%以上增速。摩根士丹利因此上调了中国2025年GDP增速预测0.5个百分点,预计一季度实际GDP同比增速将达到5.4%。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债市的未来走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市短期单边调整的风险降低,央行例会显示其从宏观审慎的角度观察和评估债市运行,且央行前期防范资金空转取得阶段性成果,预计央行资金不会进一步收紧。3个月Shibor利率的回落也印证了这一点,预计10年国债会维持在1.80%为中枢重新震荡。
尽管如此,鉴于经济数据的强劲表现,“债牛”难以全面回归。更多交易员开始获利了结,尤其是对长债。南银理财研究部主管王强松表示,目前仍可重点关注1~2年的信用债和存单品种,信用债的净供给压力明显小于利率债,而理财负债基本稳定,中短端信用债和存单资产仍有相对性价比;但对于长债而言,考虑到经济有结构性改善,且政策对经济仍有呵护,尽管经济仍受关税、地产投资等拖累,但并未明显恶化,所以长债利率会建议逢低减持。(文馨)